作为以欣赏古典音乐为主的发烧友,我一直认为音响系统很难把管弦乐团中的大鼓(CONCERT BASS DRUM)很好表现出来。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大鼓经常被用到,大鼓效果出众音乐气势就显得庞大恢弘,整个乐团的力道都能迸出火花。为什么说大鼓很难表现?大鼓通常都被放在最后排、与定音鼓、小鼓、铁琴等其他打击乐器一起。猛击时大鼓的低频可以直下20HZ左右,而100HZ附近的能量又汹涌澎湃,小型书架箱肯定都会压缩限制,即使是有大口径低音喇叭的落地箱往往也有气无力,或者乱成一团。
某位资深发烧友分享正确的大鼓声响,应该是第一撞击声产生于乐团后方(通常摆放在正中央),是一团而不是一点,但规模并不特别庞大。大鼓虽然体积巨大,但在整个管弦乐团中比例还是有限,不可能发出半个管弦乐团般的声响。接下来有逐次减弱的几波空气震动,同时间乐团两侧与后方的反射音也加进来,从而形成大鼓独特的声响。由于大鼓的频率与定音鼓、低音大提琴、管风琴、低音管等有重叠,录音时可能已经不清晰,重播时更容易模糊。理想的低音大鼓效果应该是定位清楚有深度,鼓皮震动明确且饱满丰盈、极低频延伸线条干净、能量足够激起空气流动,并且由点而面扩散到整个听音室的三D空间感。更进一步最好还要能分辨不同击鼓方式的声响差异,常见右手施力方式应该要听到有弹性的“BOOM”而不是生硬的“BANG”。击鼓位置通常是离开正中心一点的地方,此处有最厚实的声音和最多的共鸣,靠近鼓边缘有较多的共鸣,靠近正中心则是清楚但共鸣不足。双手轮鼓时一长串的音符首尾相连,如何绵密有弹性又粒粒分明,对音响系统控制力、速度感更是严苛考验。
▲标准的“客厅党”,没有任何声学处理,却有着令人意外的声音表现
你的音响系统能听清楚上述变化与细节吗?就算不听古典音乐,流行歌曲中爵士套鼓的底鼓或脚鼓(BASS DRUM),同样对音乐的节奏与韵律至关重要,当一首歌的底鼓声音出了差错,这首歌就失去重心了。底鼓的声音最好是紧凑而刚劲有力,有浑厚的低频为整首乐曲打底,又有足够的中频使它在众多的乐器中脱颖而出。流行音乐录音一般都会以EQ均衡器来修正,刻意增加80HZ-100HZ左右频段来吸引耳朵,虽然不够真实,但能把套鼓激昂热情录音保存,并且活泼有力的还原重现,对音响系统来说同样很难。别提很多以翻唱歌曲为主的所谓发烧碟,凸显人声让乐队沦为配角,压低音量,减少动态,基本已听不出来,都是合成乐器+音色库的制作,完全谈不上真实感了。
我自己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让古典音乐中的大鼓表现得比较满意。萧斯塔柯维契11号交响曲、普罗高菲夫第5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马勒3号交响曲、拉威尔《小丑的晨歌》、白辽士《幻想交响曲》终乐章、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礼》、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之画》……这些作品中,大鼓都有很精彩的演出,也都是测验音响效果的试金石。很可惜的,在为数众多的百万元级音响系统中,极少有机会把管弦乐团中的大鼓如实呈现者,多半都是将大鼓尺寸从40英寸直径变成20英寸,厅堂感则从大音乐厅变成小舞台,好一点的速度与冲击力俱佳,只是大鼓缩水而已;惨一点的连鼓形都听不清楚,大鼓敲击时低音轰的散成一团。我的方法是不追求一体式大音箱,哪怕有15英寸、18英寸的大单元都未必能克竟全功,还不如用书架箱+低音炮更容易成功。NSR文杰音响的峰哥有相近的理念,他也鼓励发烧友另外加低音炮,只不过他设计的低音炮是无源的,需搭配专用功放驱动,而我选择了有源的VELODYNE威力登DD系列。
▲上面的简易解码器负责较不重要的环绕声道解码,柏韵的AIRDC线性电源供给思科CISCO 八口千兆交换机
威力登改行去做无人驾驶的侦测雷达,我很担心有天低音炮坏掉了怎么办?据说VELODYNE在国内水土不服,故障率比较高,我的二只低音炮电源板都维修过了。找个替代品吧?目前绝大多数低音炮都是为家庭影院服务,有丰富量感却未必有良好质感,而且可调整修正的地方不多,意味着不容易与主音箱完美衔接融合。这时我注意到德国NEUMANN KH810 低音炮,体积小巧、功能强大、价格平实、8段全参数均衡器、低至18HZ的下潜,简直就是梦幻级的产品。因为关注NEUMANN产品,在论坛上看到了刘先生的介绍,他用全套NEUMANN音箱建构了5.1声道系统,而且还是柏韵PURE AUDIO器材的爱乐者,有共同语言,于是就促成了这次的拜访。
讲了半天大鼓,是因为刘先生这套不算昂贵,客厅中几乎没有声学处理的音响系统,居然把大鼓生龙活虎地表现出来,能量、速度、细节、控制力样样不缺!刚坐下来还没喝口茶,就奉上马勒第3交响曲迎客。由BBC音乐杂志组织指挥家的评选中,马勒第3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中排第十位,四管配器规模庞大。4长笛、4双簧管、4单簧管、4巴松管、8圆号、4小号、4长号、大号,再加上2定音鼓、2铁片琴与铃鼓、锣、三角铁、钹、小鼓、大鼓等五彩缤纷的打击乐器,另外加上数量众多的弦乐组,想想都很壮观。开首乐章描绘原始时期牧神苏醒,几声金锣齐鸣后大鼓轻轻敲击,若有似无的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让人以为是乐曲的空白。音响系统的分析力是否足够、极低频延伸是否清晰,效果一翻两瞪眼。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这里的表现精彩极了,从PPP到FFF的强烈鲜明动态起伏让聆听者跟着血脉贲张,小音量时平衡良好,大音量下不吵不乱,这段迎客音乐让人印象深刻无比。
▲下面金色面板的PA-10唱放同样是柏韵产品,电源分体设计。虽然目前柏韵以数播产品打响知名度,实际上罗先生还代理FOSTEX的全频单元,自己制造单端胆机,是个深度模拟派发烧友,所以他设计的产品很有模拟味道
当然这篇文章不会只是讲大鼓,刘先生这里的二大特色,一个是5.1多声道系统,二是视频与音频全部高清化、数字化。由于刘先生从事IT相关行业,自己动手能力强,所以搭建了一套极为罕见的设备。数字化的好处是节省大量空间与资源,刘先生把所有蓝光视频与SACD的ISO文件全部放在NAS中,SYNOLOGY群晖的NAS大概是民用产品中的佼佼者了,加上UPS不断电设备后售价超过万元。而刘先生居然用了六个16T的西数企业级硬盘(总共96TB),光这部分的投资都超过任何一部柏韵数播,真所谓“酱油贵过鸡”。包括OPPO UDP-203蓝光机、柏韵的数播与解码器、索尼电视、NAS等全部用网线连接到思科CISCO的八端口千兆交换机,交换机使用柏韵的线性电源独立供电,小投资大效果。之后思科交换机再连接一部美国网件NETGEAR R7800路由器,用这部路由器连接电信宽带的光猫,起到隔离外网噪声的作用。也就是局域网内的设备,全都以最高屏蔽等级的CAT8网线连到思科交换器,形成一个不受干扰的闭环系统。经过设置后,透过网络下载音乐、视频文件都直接在NAS操作,为了保护NAS中珍贵的硬盘资料,必须准备一部UPS不间断电源。
▲刘先生也听黑胶,他秉持节俭玩HI-FI的原则,整套唱盘连唱臂、唱头控制在5万元左右,更昂贵的系统性价比不高
得益于串流时代丰富的资源,现在几乎没什么找不到的音乐节目,观看蓝光古典音乐会,刘先生主要透过OPPO蓝光机。这部越狱过的蓝光机几乎啥都能播,不管是DTS-HD MASTER还是DOLBY ATMOS格式,先把数字音频输出设置为PCM,方便后续处理。OPPO蓝光机的HDMI输出连接柏韵没有量产的一部小盒子,可以在里面将多声道讯号分离,然后转成DOP方式的同轴讯号,最多支持7.1声道。刘先生的5.1声道只用到三组同轴输出,其中二组分别交由柏韵的AIRDSD PRO和十周年纪念版进行解码,因为它们都有音量控制,方便进行声道间平衡调整。环绕声道的讯息较少,另外用了一部简单的解码器,音量就直接在有源音箱上控制。相比更为简便的AV环绕功放,刘先生却选择了化简为繁,总共用了三部解码器,原因很简单,柏韵的AIRDSD PRO和十周年纪念版解码器声音比任何一部环绕功放都更好。
▲这是柏韵未量产的样品,HDMI输入后里面进行多声道分解,然后以DOP方式同轴输出,最多支持7.1声道音源
刘先生使用另外一部柏韵的AIR CORE数播本身不带解码,虽然也有HDMI输出,但小盒子已经被蓝光机占据,所以目前是用USB线连接AIRDSD PRO解码器,进行DSD ISO文件的播放。AIR CORE数播也能硬解ISO文件中的环绕声部分,但只能透过HDMI输出,目前这部分强大功能没有用上,想从NAS中播放环绕声音乐,仍然得依靠OPPO蓝光机。据柏韵音响的罗先生说,他想开发一部多声道的纯解码器,虽然肯定是业界创举、世界唯一,但考虑到实际销售状况,这种不赚钱只为兴趣的产品就很难要求上市时间了。用OPPO与柏韵AIR CORE播放NAS中的DSD ISO文件,哪个声音比较好?想当然尔,PURE AUDIO AIR CORE数播仍然技高一筹,毕竟内置HQ PLAY软件来播放,声音效果足可媲美数万元级的国外产品,所以我和刘先生都入了柏韵音响的坑。
▲最上面的OPPO UDP-203负责播放视频ISO文件与多声道音乐,下面三部机器都是柏韵的产品,由上至下分别为AIRDSD PRO(负责解码)、十周年纪念版(负责解码)、AIR CORE(负责播放)
刘先生入坑的还更严重。由于他和柏韵的罗先生都住在天河区附近,二家经常串门子,罗先生因为小孩学钢琴,无意间增添了从欧洲收购古董琴的嗜好,我倒是很羡慕他的小孩,刚开始学琴就有施坦威大三角琴伺候。热爱音乐的刘先生近朱者赤,在星海音乐学院专门修琴的师傅支持鼓动下,他从罗先生的收藏中选了一架知名度不是很高,声音却最温暖华美的德国FEURICH立式老钢琴搬回家。钢琴放在原本餐桌的位置,刘太太打趣说为了听听真实钢琴的好声音,连饭都不用吃了。的确老钢琴的声音很美、很浑厚,但与整套NEUMANN监听音箱建构的系统相比,仍然呈现了二种完全不同的趣味。
▲环绕声音箱就在聆听位置后面的柜子上,那架德国海淘回来的FEURICH立式老钢琴声音非常美妙。FEURICH是1851年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的公司,近年被奥地利WENDL&LUNG收购,除123 VIENNA立式钢琴在维也纳制造外,其余产品都在中国生产
作为德国监听音箱的代表之一,NEUMANN有源音箱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它的前身K+H声音更柔美一点,NEUMANN则更中性准确清爽。说它清爽是因为听感上线条明晰、分析力很高、乐器与人声结实没有赘肉、画面通清干净无尘,而动态与冲击力又非常利落。刘先生使用的主音箱KH 310A为三单元三分频设计,内置210 W和二组90W的AB类功放),专利的数学建模扩散(MMD)波导可将声波很精确地传递到房间中。透过DSP运用,各种情况下的非线性失真很低,声波以水平扩散为主,较窄的垂直方向扩散能减少自桌子或调音台的反射作用。像刘先生这样的客厅党,NEUMANN音箱的丰富调整功能,意味着能更好避开驻波、凹陷等声学问题,高端HI-END音箱顶多是在无响室进行测量,搬回家后失准的机率非常大,有了NEUMANN这样的设计实在太好了。
▲要追求更真实的声音,监听音箱当然是首选,一对德国NEUMANN KH310A的三分频有源音箱,AB类功放、最大声压116DB、透过麦克风可以对立体声系统进行自动房间校正、低频延伸去到34HZ……这么强大的功能市场售价不过二万元左右,便宜又大碗啊!
监听音箱除了音色准确、频率响应平直、可以发出115DB以上的大音压而不失真、对不同声学环境更宽容等特色,整体风格仍然偏向理性无染、快速硬朗。当然用家可以透过不同电源线、讯号线来替声音调味,不过家中使用监听音箱还是得有心理准备。我和刘先生欣赏了很多古典音乐片段,除了前述的大鼓表现精彩绝伦外,能将录音细节一五一十充分还原也是一大优点。此外所有音乐家都像吃了大力补丸似的,弹奏钢琴格外铿锵活泼,小提琴拉弦则是纹理深刻,铜管也变得火力奔放,很熟悉的旋律听起来都像赋予新生命,变得趣味盎然。即使用新欢的黑胶系统播放60年代上海录制的沪剧《黛玉葬花》,那种新鲜跃动感始终存在。
▲考虑到索尼电视机的高度,中置音箱选用小一号的NEUMANN KH120A音箱
从音响性来说,刘先生这套系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起码我们知道声音是“正路”的,音色是准确的。比较可惜的是当初考虑壁挂电视机的高度,中置声道买了小一号的NEUMANN KH120A音箱,大音量时略显不够宽松。不管是多声道音乐,或者电影对白,中置声道都占据关键角色,不但影响音色变化,是否饱满浑厚松软也都靠它。我不能说刘先生的创意音响完美无缺,但以不算高的费用,不刻意的装修摆饰,却可以获致价格数十倍器材的效果,而且一部平板在手就能随时随地优游于广阔的音乐海洋,这样的音响玩家是真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