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初创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在其品牌日发布了成本仅1万元起步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BQ V4。该方案堪称亲民适用的范本,从芯片到传感器到算法,可以选择全国产配置,且能随"机"应变(根据主机厂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需要提供不同版本的配置方案)。
在车规级量产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硬件、软件能做到全国产的阵容还是第一次。轻舟智航宣布与地平线联手开发高等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方案,明年将达到量产水平。
或许,DBQ V4只是一个探路者,更大的"料"还在后面。
在轻舟智航品牌日上,地平线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凯亲临现场,会后与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一同接受了媒体采访。据悉,此次建立合作,双方将基于轻舟智航自研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以及地平线自研的征程系列车规级AI 芯片,联合进行开发与适配,共同打造高等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解决方案。同时,双方还将在汽车自动驾驶与智能化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资源推广等领域推动深层合作,形成全面、长期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轻舟智航自研搭载“DRIVEN-BY-QCRAFT”解决方案的自动驾驶车辆(龙舟系列无人车),已经落地在10座城市,运营车队数量近百台,其中包括基于最新发布的龙舟SPACE轻舟概念的首款ROBOBUS方案龙舟ONE;今年ROBOTAXI车辆也即将在苏州开启运营。
去年11月,轻舟宣布下一代DRIVEN-BY-QCRAFT与英伟达合作,采用NVIDIA DRIVE ORIN方案。数月之后,轻舟智航又与国内芯片独角兽地平线携手,预计2023年双方基于征程5芯片联合研发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方案将达到量产水平。轻舟与两家芯片商合作或考虑到两种方向。
当前市面上算力最大的芯片是英伟达今年交付的ORIN,所以也让众多车企疯抢,此外英伟达还是一家智能驾驶平台的全栈服务商。NVIDIA DRIVE ORIN在轻舟下一代硬件方案的使用,将助力轻舟的自动驾驶方案迎来更大规模的落地应用。
另一边,国内领先的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也已经上车,并经过了超百万片出货量的大规模量产验证。这让自动驾驶公司在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基础上,看到了另一个希望。与国产芯片商达成更深层合作,共创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在轻舟智航的想法中出现。
与此同时,地平线的共创想法更加活跃。从BPU架构、芯片、操作系统、工具链到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地平线都可面向车企和行业伙伴开放,实现能力共建。并且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我们永远是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去打造前装方案,我们自己不做。" 截至目前,地平线工具链已经助力百余家合作伙伴面向落地应用场景实现AI算法的开发和落地。
基于这种能力,轻舟智航在打造高等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时候,有地平线的加持,会更加顺畅。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谈到与地平线合作不同于英伟达之处是,地平线对国内的自动驾驶生态理解更深,对整个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有多年的耕耘和丰富的经验。所以轻舟智航和地平线的合作是在一个非常高效、快速的节奏中进行。
另外,双方的发展理念非常一致,为客户挖掘价值,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堆积算力或者堆积硬件的方式,更多的是在于提升效率本身。"可以讲我们跟地平线合作是属于一拍即合",于骞称。
国内汽车产业"缺芯少魂"是长期存在的事实,自动驾驶到来给中国汽车带来超车的机会。新一轮比拼中,留给大家的窗口期并不是很长,如何快速找到自研之路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车企一端,头部新势力几乎都投入到自研的大业中去,然而还是少不了芯片硬件商的支持,而英伟达等国际巨头仍是首选。
以至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发表了这么一段言论:"中国新能源汽车到处开花,个个都喊着自己有自动驾驶技术,但真正愿意行动的企业却没有几个。"
余凯也发表相似的见解,过去在PC、手机产业变革中,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也出现了非常成功的中国品牌,比如说联想、小米、OPPO等。但是,只有中国品牌,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方案。底层的芯片跟软件基本上来自国际公司,中国的科技产业从来没有真正有所作为过。
到了智能汽车转型期,已经出现了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品牌,也必须要有中国方案,即要有中国的核心芯片和强大的软件。
所以轻舟智航和地平线联手打造的自动驾驶方案,对国内自主的解决方案发展意义非凡。
余凯谈到,"智能汽车是下一个10年整个科技产业的一次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国家在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大的契机。我们愿意跟轻舟在一起携手去努力。"
智能网联汽车将跨行业融合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车企、软件公司、芯片公司、互联网公司等日渐聚拢在开放合作、互融共生的产业生态中。但真正属于国内自主打造的底层解决方案还未出炉,轻舟智航和地平线的联合或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开端。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绘制了一张图,集成电路每个芯片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两年就会翻一番,性能也会提升一倍。这一定律曾让苹果和IBM对自己的产品做出了可靠的成本预测。
时至今日,到了后摩尔时代,需要重新思考性能与算力之间的关系。地平线提出,算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有效利用的部分有多少。
基于新的摩尔定律,以征程5为例,跟英伟达 ORIN-X 相比,征程5只用一半的芯片面积,一半的计算资源,但是能够得到更高的计算性能。
轻舟智航十分赞同这种方式,在与地平线联合开发上,并不是依靠堆积算力的方式,而是更讲究效率。"我们非常注重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单纯拼算力。在这样的算力上,能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点。"
双方的理念认知一致还体现在对量产交付目标的追求上。轻舟智航在拥有L4自动驾驶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还坚持给用户带来更完整的产品体验,而不是将技术束之高阁。
轻舟智航确立的动力+创新"双擎"战略就是要致力于在纵向技术深度和横向场景宽度两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坚持技术和商业化并重的发展思路。DBQ V4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它在所有配置最高规格下可以拥有完整的L4能力,但考虑到不同车企对成本的不同需求,DBQ V4变成一个可配置的方案,其标配版能够以10%的成本来实现90%的L4功能。
在乘用车的前装量产市场,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大算力的平台都已经在量产车上使用,所以越多的L4技术可以在乘用车上适用,才能为更多的客户去提供服务,反过来再广泛地积累数据,不断验证,最终为大规模落地带来价值。
地平线也持有这样的看法,乘用车自动驾驶的量产发展,正遵循着特斯拉的路线。第一个需要广泛的量产来检验自动驾驶的最终体验;第二个是能不能有足够的场景被验证它是足够的安全,而不是在一个小区域内仅仅做几百辆车的测试运营。
"地平线跟轻舟智航在一起,迈向自动驾驶的乘用车市场,我认为是非常顺应时代的要求的。"余凯说道。
业内对于自动驾驶等级和场景的认知愈加明晰,不少自动驾驶相关企业都认为先做量产落地是明智之举。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品驾直播中谈到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他表示,"目前有不少车企去造一些不能保证100%能用的功能,这样的"半成品"是危险且不负责的。"因此,对自动驾驶等级的追求不如踏实去做落地项目,保证量产功能实现百分百的安全。
此外,自动驾驶公司易航智能CEO陈禹行也这样认为,产品分级以实现场景划分,而不是以技术等级划分。"落地场景要比自动驾驶级别更重要,因为级别讲的是功能,一旦把场景限制住了,级别就没有意义。"
自动驾驶方案能落地、能为用户带来价值,这是底层逻辑的核心。多数企业在沿着这个大趋势去做,选择对的方向就是成功的一半。"一手抓技术、一手要落地"的轻舟智航虽然步入赛道较晚,但目标很明晰,借此次跟地平线联手,向中国自动驾驶方案发起挑战。
于骞说双方合作是一拍即合,余凯称是干柴烈火,一场以"打造中国自动驾驶方案"为理想的双向奔赴就这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