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业里一些微妙变化引发了牛妹的强烈好奇——公募基金纷纷发布与直销渠道相关的公告。
近日,行业里一些微妙变化引发了牛妹的强烈好奇——公募基金纷纷发布与直销渠道相关的公告。
有公司降低了首次申购、追加申购等业务的单笔最低限额,由之前的几万元调整至100元、10元;别的则增加能在直销渠道快速赎回的基金,或是将基金快速取现申请的每笔份额下限调整至0.01份(含)。
种种迹象表明,基金公司不约而同地在加强直销渠道的功能。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有着怎样盘根错节的原因?对咱基民来说,性价比更高的买基金渠道,到底是选直销还是代销呢?
如果要对购买基金的渠道进行简单粗暴的分类,牛妹以为可以分为“直销”和“代销”。
所谓直销,主要是在基金公司柜台、官网、APP等渠道买卖基金;而代销又可以分为银行柜台及网上代销、券商网上代销、场内交易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代销等。
既然分为了直销和代销,那个中自有区别。一位大型公募人士介绍,差异最大的莫过于各个渠道的费率。
“通常情况下,中小银行的费率在6~8折、券商4~6折。如果是通过基金公司直销,那当然只能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不过好处也很明显——费率便宜且经常有各类活动,还可以在不同产品间进行转换。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折扣也比较低,操作更加方便,所以很多投资者选择在这些平台上买。”
因为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对投资者教育的欠缺,公募基金对于银行等代销渠道高度依赖,一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基金公司每年的利润和费用情况便能一窥——Wind数据显示,从2011上半年~2014上半年,基金管理人整体支付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收入比例逐年增加,依次为17.87%、19.06%、20.18%和21.44%。
这里要解释一下这个隐晦的“客户维护费”。上述大型公募人士对牛妹表示,在基金运作中主要会产生两大类费用,一是销售过程中由投资者自己承担的费用,如申购费、赎回费、转换费等;二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信息披露费等。为了提升销售机构的积极性,基金公司会将管理费收入以一定比例提成给销售平台,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尾随佣金,即客户维护费。
一位沪上公募人士透露,管理费一般要拿出35%~40%分给代销机构,一些强势的银行和第三方流量平台要给到50%,而申购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等几乎是全部给代销渠道的,“这个是行规”。
虽然从2015年开始,基金公司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比例首次出现了下滑,并在此后两年间持续降低。不过从2016年底的情况来看,单家公司这一比重在30%乃至40%以上的仍不在少数,中小型基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型公司在这项花费上的支出就更大手笔了,一年维护个4亿、5亿元的不在话下,只不过似乎对提升年利润没啥作用,华丽丽地亏损超过100亿元的也是这些“壕”。
这样说来,在第三方平台等代销渠道上线,岂不是门亏本生意?基金公司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利润与规模博弈:坚定站规模仍是多数
站在金融金字塔顶端的公募基金一向被视为日进斗金的“大户”,能在他们身上“薅羊毛”可是不容易,但一些第三方平台却做到了。
上述沪上公募人士一语道破,“很简单,规模是一切,没规模哪有利润?尤其是自带流量的平台,基金公司上去基本都是要规模不赚利润的,所以只要规模冲上去,尾佣给得多也就认了。”
另一位华南公募人士对此表示了认同,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逻辑——肯定是先有规模再有利润,有规模才有管理费收入,有收入才能扩大规模,“是这样循环的”。
不过上述大型公募人士也表达了对第三方平台的不同意见,他指出,流量大的强势平台分走了基金公司的一块蛋糕,“有的平台比较狠,会收到80%左右”;而其他流量小的弱势平台,费用收得低也没有意义。所以即便利润低,众人也会抢着上大平台。
以上这些,大概是公募行业对于代销这件事的态度缩影。在这场利润与规模的博弈中,前者以显著优势取胜。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评价机构人士告诉牛妹,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其收益来源主要为基金管理费,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产品规模和管理费率,规模大了管理费才能增多、高费率带来高收入。“不过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同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增加相比,基金公司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增加幅度也很大,这使得基金公司管理费带来的收入有相当部分都被渠道吞噬了。”
说到这里,牛妹其实很想给大家一个中肯的建议:
重要的话只说一遍,下面来为大家说说原因。为什么在直销渠道买基金划算?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费率。经过牛妹的亲身肉测,直接使用一些基金公司的APP买入其支持的货币基金,再用该货基来支付购买其他基金,手续费可以1折甚至免去费用。这种操作可以即冲即买,也不影响资金的流动性,交易金额大的话能省去不少申购费用,何乐而不为?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牛妹这里就不说具体的APP了,不过很多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都有这样的功能,大伙儿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