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这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业小城”,只有7个山东名牌产品,占全省名牌产品总数的1.5%。
2016年,是这座城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第13个年头。当年的“产业小城”已成为“产业大户”,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数量分别达5个、138个和29个。
如今,这座叫做东营的城市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方圆铜业、胜动集团、万达集团、半球面粉……一大批名号响当当的企业从东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3年时间,东营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中国质量报记者走进这座昔日的“小城”,寻找东营成功实现产业品牌升级跨越的原因。
独特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东营没有像海信、格力这样的大众消费品品牌,但在石油装备、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等产业中,却云集了大批企业和品牌。根据这一实际,东营市把名牌战略确立为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方圆集团就从东营市实施名牌战略中尝到了甜头。方圆铜业用了18年时间,从一个地方小厂发展成为中国第四大铜生产企业和国际知名的技术服务提供商,2015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1位。方圆集团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政策还是经济上,政府都对企业给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该市制定了对名牌产品的一系列奖励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创新的积极性。
“实施名牌战略,企业才是核心。名牌工作的根本在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东营市质监局局长许建仁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政府高度重视名牌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名牌工作的有效性,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品牌企业的创建,引导激励全市企业及时把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企业的质量档案,摸清企业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状况、采用标准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分门别类制定长期培育计划,引导企业按照名牌产品的标准条件加强工作,积极申报。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名牌建设,全市企业创牌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和质量品牌。
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油气设备生产和服务提供商的科瑞集团,就是一家行业新秀。“科瑞集团大力推行质量一把手责任制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打造全环节质量管控体系,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了由‘科瑞制造’向‘科瑞创造’的转变,成为全球石油装备制造及油田服务领域内的一张新名片。”提起集团发展历程,董事长杨宪非常自豪,“科瑞的品牌已经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我们拥有核心技术8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4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500余件,整体数量在国内石油装备和服务行业处于顶尖水平。”
树立标杆,发挥名牌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东营市创建示范区、推动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按照企业质量意识强、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行业内有影响的原则,在充分开展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和业内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东营市把海科化工集团树立为“东营市创建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标杆企业”,还鼓励和支持优秀企业以及杰出个人的发展,树立行业楷模和典型示范区。如今,东营已经成为全国铜及铜材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橡胶轮胎知名品牌示范区,建成了有色金属、石油装备、橡胶轮胎3个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优秀群体,,中石化胜利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高级技师张吉平还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品牌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更是企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认可满意度的一种载体。我们把品牌战略作为带动东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许建仁表示,东营还有很多企业处在发展初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政府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让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