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2月11日电(连迅 李健 王小乐)元宵节前夕,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组织了60余名曾经的建设者“回家”――他们再次走进武汉园博园赏花灯、闹元宵,感受自己亲手创造的美好。
“再次回到自己亲手参与建成的项目,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感觉特别自豪,以前的付出值了!”农民工贺家明说。这一次,贺家明是带着妻子一起来看花灯的。“来武汉工作好几年了,这是我们夫妻第一次来赏灯。”贺家明牵着妻子的手,边赏灯边滔滔不绝地给妻子讲述施工往事。看到精彩的花灯,两人停下脚步掏出相机不停自拍。
据贺家明回忆,武汉园博园以前是生活垃圾掩埋场,臭气熏人。“现在可漂亮多了,小桥流水,花草丛丛,绿树成荫。”贺家明介绍说,施工当初,土方工程是园博园项目建设最大难题之一。业主要求施工方需在40天时间内,从园内南区汉口小镇单体开挖45万土方运至北区,堆筑成一座16米高的山峰。刚接到任务,大家面面相觑,先不说如此大的工作量,单是武汉的雨季就给施工增加了重重困难。
但困难没有难倒建设者。他们积极筹备,加班加点,不断改进施工方案提升工作效率。炎炎夏日里,土方工程施工最高峰时基础设施公司投入了35台机械、230辆运输车,日挖土方量突破2.5万方。“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土方施工任务。”贺家明说。
这次“回家”赏灯的80后建设者杨超来到园博园汉口里逛了又逛,不忍离去。杨超曾经是汉口里建设项目的一线工程师,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他被特意从天津其他项目调回了武汉。
杨超介绍说,汉口里单体工程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是园博园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艰苦、工期最为紧张的项目。“汉口里所处位置为明渠,淤泥堆积,最初施工方案提出后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建设者栉风沐雨,日夜兼程。他们熬了5个多月时间,在淤泥中顺利打下1902根工程桩;在短短一个月时间挖运土方45万余方,为地下空间基础的施工做出了最好的准备;在一个月的时间浇筑7万余方混凝土,完成了斜屋面仿古建筑的结构施工。建设者战胜了一轮又一轮的困难和艰辛后,汉口里这组建在“不可能”上的建筑终于建成。
“我们完成园博园项目建设后,马上又转战武汉常青高架桥项目。虽然距离这里不远,但由于工作忙,一年多来我们还是第一次重回园博园。”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常青高架项目经理王浩说。
作为这次“回家”活动的组织者,王浩透露,曾经参与园博园项目的建设者不少都是年轻人。“园博园项目工程量之大,建筑难度之高,施工组织之复杂,工期之紧,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施工压力。但在我们成功克服困难如期完成建设之后,每个人都觉得收获很大,特别是让年轻人在业务上一下子提高很多。”
完成园博园项目建设后,因为业务过硬、表现突出,年仅29岁的王浩被提拔为常青高架工程项目经理。他说,这次带领建设者“回家”赏灯,就是要让大家体会一下曾经的付出和成功后的喜悦,“这会带给我们力量和信心去完成更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