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挤破头也要上市的TWS芯片厂,救命稻草难觅

挤破头也要上市的TWS芯片厂,救命稻草难觅

  • 2024-09-02 12:11:47

  • 2022年6月22日,杰理科技再次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这是自2017年3月以来,杰理科技第四次冲击IPO,结果不得而知。

    在杰理科技冲击IPO之时,一众TWS厂商已经前仆后继扎堆谋上市。继博通集成2019年4月成功上市后,2020年下半年掀起了白牌TWS厂商上市潮。

    幸运如恒玄科技、博通集成、炬芯科技、中科蓝讯等已经成功上市;另一波,和杰理科技一样,依旧奔波在上市途中,比如易兆微电子、泰凌微电子。他们之中,除了恒玄科技直接打入了小米、华为等品牌供应链,大部分仍是白牌厂商。

    有的法律诉讼缠身,多年奔波。比如,2017年就启动上市计划的博通集成,身陷和同行力同科技的专利诉讼,两年后才得以成功上市;杰理科技则与前东家珠海建荣10年极限拉扯,从2012年底打官司,至今无果,怀揣“侵犯商业秘密、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权等”定时炸弹4冲科创板。

    有的争议纷纷,修改招股书。比如,背靠IDG、小米、阿里一众大佬,估值高达450亿的恒玄科技在首轮问询之后,就删除了招股书中自称是“第一梯队”的定性描述……

    焦虑上市的TWS芯片厂商,谁会是它们的下一根救命稻草?

    白牌TWS芯片厂商兴于苹果AIRPODS,也将因品牌衰之。

    2016年9月,苹果发布第一代AIRPODS,推出一款划时代的可穿戴产品的同时,也带动了华强北一众山寨耳机芯片厂商崛起,毕竟没有什么是华强北不能造的。

    2010年成立的杰理科技,此前一直专注于蓝牙音频芯片,在TWS耳机兴起后迅速反应,在2017年当年连续推出两款蓝牙耳机芯片,顺利登上TWS耳机快车。

    反应迅速是华强北的基本素养,而对于杰理科技而言,还有两个杀手锏:一是低至1~2元的高性价比。从2018至2021年,杰理科技主营的蓝牙耳机芯片和蓝牙音箱芯片价格连年下降,到2021年时,均价不足1.5元;二是技术疯狂迭代,技术更新周期从一年,缩短至2020年的半年一次,甚至在招股书中提出每年迭代升级 2-4 个系列芯片产品的速度,以保持推出市场热销产品。

    “库克来了也分不清楚”的高仿级别、“在华强北卖山寨AIRPODS,月入百万”的创收神话、时不时来一次的TWS耳机芯片缺货……一时间,山寨AIRPODS市场掀起狂热。

    所有白牌TWS耳机厂商赚得盆满钵满,从2018年到2021年,博通集成、杰理科技、炬芯科技营收几乎都实现了翻一番,夸张如中科蓝讯,营收从0.84亿增长至11.24亿,增幅达到1238%。同时,这些白牌TWS厂商的产品也分别进入了华为、小米、传音、LG、夏普、飞利浦、JBL、漫步者等大厂。

    从行业角度看,可预见的未来,白牌TWS芯片厂商生存空间会愈来愈有限。

    盘点整个TWS耳机市场,经过数年的发展,技术迭代愈加稳定,耳机价格不断下探,让市场向头部品牌集中。

    以华为、小米等安卓系品牌耳机为例,数据显示,安卓端品牌耳机销量从2020年的1.51亿对增长至2021年的3.64亿对,市场份额达到66%。相对应的,白牌耳机市场份额一路下滑,从2020年的56%,降至2021年的34%。预计2025年,其市场份额将仅剩2%。

    它们主营产品单一,以蓝牙耳机和音箱芯片为主,收入普遍占据总营收的75%以上;它们技术动力不足,以杰理科技为例,2021年研发费用1.88亿,仅占营收的7.6%;最要命的,它们位于供应链最底层,在上游晶圆产能吃紧时,将第一批受到冲击。

    共有的困境之外,白牌TWS厂商还各有各的“痛心事”:

    比如亏本上市的炬芯科技,对政府补助高度依赖,2018~2020年三年间,分别收到4123.2万、5555.7万及2429.6万补贴,分别占到当期营业利润的115%、99.2%、97.2%,简单说,上市前三年,靠政府补贴养活。

    又比如身背巨额对赌协议的中科蓝讯,早在2019年12月,外部机构投资者入股时,设定6000万对赌利润,远低于2019年实际净利润;同时,这边以科技创新企业申请上海科创板上市,那边,被市场一致看低——“中科蓝讯的产品与许多同类相比皆被视为'便宜货’,甚至是低质量、山寨产品的代名词”。

    以上种种,厂商们扎堆上市也就不难理解——趁着当前业务增长的余温,讲完最后一段故事,在资本的支持下,谋求新的转机。

    先说背景,2016年,苹果发布AIRPODS,不仅革了耳机孔的命,打开了TWS耳机的新市场;而且标志在下一轮可穿戴设备领域内获得了先手。

    这引起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的焦虑。比如,在2017、2018年,小米手机做蓝牙耳机的信条是“把蓝牙耳机做出来就行”。但无奈的是,国内庞大如华为、小米短期内都没有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理由很简单,技术跟不上。苹果采用了SNOOP(监听)模式,可以左右耳一起听。反观安卓系,通常采用RELAY(转发)模式,即,音频从手机传到左耳(主设备),再由左耳转发到右耳(从设备),存在延时高、功耗高、右耳机无法独立使用等缺陷。

    这时,还位属白牌阵营的恒玄科技由于提前押对“双耳传输”技术路线,成了下游的香饽饽。

    此时,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在经历了多年亏损后,于2018年转亏为盈,实现营收3.3亿,利润300万元。

    华为之外,魅族、锤子、一加等手机厂商,第一款蓝牙耳机均采用了恒玄科技的BES系列;而小米、OPPO等在第一代采用瑞昱、高通的芯片之后,随后也纷纷转向恒玄科技。

    2019年10月,苹果新发AIRPODS PRO,将“主动降噪”列为卖点之一,加速了整个行业从被动降噪到主动降噪的技术转变。

    恒玄科技又一次提前押对技术路线,因为在苹果之前,其就推出过“主动降噪”系列芯片。它迎来了第二轮“高光时刻”,又巩固了与华为、小米、OPPO、一加、魅族等众多手机大厂,以及漫步者、JBL等知名音频公司的合作。

    总结来说,恒玄科技从白牌升级到品牌的上车路,其经验归为两点:一是趁技术尚未成熟之时,提前押对路线,二是在市场上从0到1发展过程中,深度绑定了华为、小米等焦虑且大体量的客户。但杰理科技、中科蓝讯、炬芯科技等白牌TWS芯片厂商,并不会这么幸运:

    从自身条件来看,它们的技术丢失了先发优势。

    在恒玄科技专心突破苹果技术壁垒时,其他白牌芯片厂商紧抓TWS流行潮流红利,赚快钱;直到今天,招股书上的核心技术优势,也只能集中在业界普遍具备的连接技术等方面。

    其实,就算技术跟上了,大厂早一步和恒玄科技等先来者形成了强绑定关系,很难有动力再去磨合新的伙伴,后入者进入将更艰难。

    而即便是上了品牌的车,它们也难遇到前两年这般快速的增长机会了。

    在持续多年的技术迭代下,国内厂商在连接、功耗、交互等方面都达到了顶点,用小米高级产品总监李创奇的话说,“当前TWS整个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了,想做出一个80~90分的产品很容易,但90分以上,大众就感知不到差异了。”

    接下来,是如何寻找新的增量,和智能家居、车载等大市场融合。比如,苹果早已经为下一个战场——车和 XR 眼镜做准备了。

    不得不说,智能家居是个不错的赛道。

    TWS耳机芯片厂商最擅长的蓝牙、WIFI等低功耗无线连接技术,以及音频全信号链技术,正是智能家居实现“人机互动”所需要的,它们可以借此成为智能家居入口的重要供应商。

    体现在产品上,智能音箱、语音遥控器、体重秤成为了白牌TWS芯片厂商的主攻新市场,除此之外,杰理科技还有部分监控和门锁等智能安防产品;

    它们在车载、教育、办公等领域亦有涉足,终端应用包括车载音箱、点读笔、鼠标、录音笔等。

    理论很美好,但现实并不光鲜:有价值的产品打不进去,能做的产品价值有限。

    白牌厂商们纷纷关注的智能音箱和车载音箱市场规模确实可观,奈何翻开大厂终端产品的供应链,搭载的均为高通、联发科、全志科技等龙头企业的芯片;而在白牌厂商们做到的台灯、点读机、体重秤等,都是行业体量和单品价值都很低的产品,增长性十分有限。

    在少数产品中,它们依旧充当白牌供应商角色,尽管科大讯飞的录音笔搭载了炬芯科技的芯片、杰理科技有一款小爱随声听音箱,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只见产品,不见买家。比如,杰理科技2021年第一大客户深圳华钜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其官网首页的产品展示,出现了一批五颜六色的故事机,这很难让人联想到智能家居。

    而它们真正想进入的AIOT市场里,还盘踞着几家龙头——全志科技、晶晨股份、瑞芯微。

    从技术上看,这三家公司都基于音视频编解码、影像视觉处理、软硬件协同开发、多应用平台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在低功耗中央处理器的基础上扩展音视频功能和专用接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即智能设备的“大脑”。

    而在供应链方面,和品牌TWS芯片供应商一样,智能家居芯片龙头与大厂绑定十分密切。翻开这三家企业的终端客户,尽是小米、华为、美的等智能家居龙头。而在成为这些头部品牌的供应商之前,芯片厂商早已经过市场和技术的千锤百炼。

    比如全志科技和瑞芯微,两家企业从MP3、MP4时代分占市场,到平板时代,分别拿下高、低端市场,再到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时代,全志科技和小米深度合作,瑞芯微则牵手谷歌、科沃斯等大牌……一次次的市场变迁,一次次的迅速应对和转型能力,都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很明显,白牌TWS芯片厂商还需要更多磨炼。

    横在他们面前的两大致命困难——主业卷不进品牌客户的供应链;转型智能家居等新领域,却因为技术单薄,只能做一些边缘化产品。

    如何摘掉白牌厂商标签、攻入行业核心领域,不再陷入因无增长而被迫频繁转行业的困境,是这些白牌TWS芯片厂商要思考的长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