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艳阳高照日,你的手机还烫手吗?
尽管相比工地的砖头,手机的温度不算太热,但握在手中始终如同一个小火炉,即便什么都没做,它也在温暖着你,尤其是玩游戏的时候,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这时候散热背夹的重要就体现出来了,而且今年618,散热背夹销量较去年成倍增长,霸榜电商平台。
目前主流的几款散热背夹还是游戏手机厂商推出的,例如黑鲨和红魔,但今年有了更多厂商加入,但价格大多在100元到200元之间。有网友提问:“那我某宝上买的十几块的散热背夹能否一战?”
为了验证不同价位散热背夹彼此的差异,我们凑齐从13.9到299元不同价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黑鲨有3款,包括白色黑鲨散热背夹、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黑鲨冰封制冷背夹2磁吸版。红魔选择了新出不久的涡轮散热背夹通用版,还有今年的新秀一加18W冰点散热背夹和IQOO极风散热背夹PRO,以及购买自某宝10万销量的风扇散热背夹,共计7款。
顾名思义,这个项目是测试散热背夹在开启最大制冷挡位,不装配手机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温度越低,代表制冷能力越强,这里为了控制变量,将所有散热背夹表面的起始温度都尽量控制在25℃,每隔5秒测一次温度,当温度稳定后在进行3分钟持续空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扇背夹没有所谓制冷接触面,不参加本项测试,所以本环节只有6款采用半导体制冷方案的背夹参加。
六款散热背夹温度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降温速度最快且温度最低,在15秒后,温度开始区域稳定,稳定0.5度左右并在保持在这一水平,3分钟后,背夹中心温度最低,降到了-0.7℃,边缘温度为0.4℃。
其次是黑鲨冰封制冷背夹2磁吸版,降温速度快,在35秒时中心最低温度为1.6℃左右,65秒时降到0.9℃,但在80秒又回到1.3℃,3分钟后再度降回0.7℃。出现了温度波动,但仍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之所以空载温度低,很大程度和磁吸版本身较小的散热面积有关。
一加和IQOO最后的空载温度相同,均为3.0℃,但是前者降温速度要比后者快得多,例如在25秒时,一加最低温度先降到10℃以下。
白色黑鲨散热背夹温度最高,为6.4℃,但毕竟是早期产品,倒也情有可原。
可见,虽然上述背夹同为半导体散热方案,但和手机一样,料堆得够狠,彼此之间的制冷效果依然可以形成差异。
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降温效果最好,一方面内置了1404MM 超大制冷晶片,其他散热背夹面积依然为标准的30 X 30 MM,制冷面积大。
另一方面在于功率,黑鲨这款功率最高能达20W左右,但前提是使用的是20W以上兼容PD和QC协议的充电头,这就对充电头的选用形成了一定的要求,如果你的充电头不支持上述协议,那么很难达到这样的功率,制冷速度可能也会受到一点影响。
一加属于比较特别的那种,背夹内部一口气塞入了两个30 X 30 MM规格的制冷晶片,有两个最低温度点,相当舍得堆料,加上风扇转速高,降温速度自然也快。
至于购买自某宝的散热背夹,由于采用的风扇方案,也没有半导体方案所谓的“制冷面积”一说,不参与本项测试。
仅从最终温度出发,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黑鲨制冷背夹3 PRO、黑鲨制冷背夹2磁吸版、一加散热背夹(降温更快)、IQOO散热背夹、红魔涡轮、白色黑鲨散热背夹。
空载测试的结果只是一方面的,最终还是要看装备手机后的散热表现。
手机我选用了小米12 PRO素皮版本,素皮材质本身散热性不及玻璃和陶瓷,反而更能考验散热背夹的散热效果,它还搭载了今年炙手可热的骁龙8。测试时仅开启性能模式,《原神》开启最高画质+60帧模式,单次测试时间为35分钟,场景依旧是负载较大的璃月城跑图、场景切换加载和战斗场景,散热背夹的风速均为最大档。
在不使用散热背夹的前提下,手机平均帧数48.38帧,4分钟后出现降频锁帧,30分钟分手机背面最高温度为47.2℃,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9.6℃,有明显烫手的感觉。
上图是装配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后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5.95帧,基本全程都在顶着60帧运行,没有降频锁帧,帧率曲线有一段范围较大的掉帧为场景切换,并非游戏时的帧数。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38.9℃,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2.8℃。
上图是装配红魔涡轮散热背夹后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5.37帧,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40.7℃,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3.1℃。
上图是一加散热背夹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5.14帧,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40.3℃,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4.4℃。
上图是使用IQOO散热背夹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5.39帧,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39.9℃,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4.8℃。
上图是白色黑鲨散热背夹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2.95帧,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40.7℃,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4.1℃。毕竟是2年前的散热背夹,其功率和制冷面积与今天的同类产品已经有所差距。
上图是黑鲨制冷背夹2磁吸版的帧数图,平均帧数53.72帧,30分钟后背面最高温度为41.7℃,中框握持区域最高温46.6℃。关于这个磁吸背夹,虽然空载制冷效果出色,但是散热面积相较于夹具式有点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际制冷效果,导致温度稍高于其他产品。
测试结果最让人意外的是购买自某宝的风扇散热背夹,游戏平均帧数也有55.75帧,背面最高温度为40.2℃,中框温度47.7℃。游戏帧数与采用半导体散热的没有拉开有明显差距。
这款散热背夹采用风扇散热,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散热效果便会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因为这种环境下,它吹向手机的是热风。如果你大多在凉快的环境下使用散热背夹,那么买它倒也能用。
另外,即便是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手机中框温度依旧偏高,单纯的风扇散热压骁龙8还是有点吃力。
从测试结果来看,即便套上不同的散热背夹,彼此游戏帧数差别不大,仍在误差范围内,背面最高温度均控制在40℃上下,真正体现出差别的是中框温度,这也是选择散热背夹一个需要重视的点。
散热背夹装备于手机背面,背面温度基本都能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中框部分不一样,由于不直接接触,有一个温度传导的时间,这就很考验的背夹的制冷能力了。而且手机中框也在横屏玩手游的握持区域内,我们会感知到“烫手”,一般也来自这一区域。
中框温度最低依旧是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为42.8℃,这算是一个相对舒适的温度,红魔涡轮散热表现也不错,中框温度43.1℃,其他散热背夹大多控制在44℃左右,风扇散热背夹和黑鲨制冷背夹2磁吸版温度较高,分别达到47.7℃和46.6℃,已经有点难顶了。
制冷效果是衡量一款散热背夹的重要指标,我将空载温度和游戏实际测试两个环节前置,但除了散热,还需要一个好的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设计不单指外观,出风口方向、重量等,如果设计不合理,那用起来会有点不方便。
・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这款较前代体积更大,黑鲨将PCB主板放置在散热片上方,相当于制冷和本身热源区隔开,热量直接随风扇带走,冷凝水自然也少了。取消了温度显示,出风方向改成了上下出风,不吹手。
背夹重量114G,说实话这个重量有点偏重了,如果你的手机本身也在200G以上,时间久了双手还是会感到疲惫感。只能说这也是堆料带来的必然代价吧。有个小细节,这款背夹的夹具阻尼控制得非常顺滑,手机很容易就嵌进去了,增加了幸福感。
・红魔涡轮散热背夹:在前面的空载测试和游戏实测环节中,红魔涡轮散热背夹的表现显然没有它家手机那么亮眼,这在一定程度上它的设计有一定关系。
红魔涡轮散热出风口在上方,但整个机身也只有这一个出风口,相当于所有的热量都只能集中在这里排出,出风口温度不低,可以达到36.8℃,作为对比,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上下两个出风口温度分别为33℃和32℃。
问题在于这款背夹的制冷片也放置在上方,而非常规的中心位置,官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大概率是为了压缩厚度和重量,92.4G的重量,的确很轻,风扇也因此放置于下方。
这就导致这款背夹的最冷处和温度最高处,在同一方向的两侧,左右手互搏了,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背夹散热效果,尽管本身实际制冷效果也不错。
用一种很PUA的说法是,你还能做得更好。
不同于其他散热背夹,红魔涡轮散热的外观设计有点类似飞机,有两个小翅膀向外延伸,好处在于增大的接触面积,提升制冷效果,顺手抬了一手辨识度。缺点在于可能会影响操作,尤其是当手机影响模组比较大的时候。
把手机换成五摄模组的华为MATE40 PRO+后,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较大的圆形镜组与红魔的小翅膀存在一点“小冲突”,如果要不影响到镜组,只能调整背夹的位置,但是调整位置又会影响到双手的操作空间。
如果你的手机镜头模组偏大,就不太建议使用红魔,还是优先选择常规造型。
红魔涡轮和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有点像两个极端,前者设计用决定功能,设计优先,制冷适中;后者用功能决定设计,制冷优先,再根据功能设计外观。但出于操作的考虑,建议红魔下一代换新的设计。
・一加&IQOO散热背夹:一加是本次所有散热背夹中唯一一款外观设计理性的,但重量向黑鲨看齐,为113.1G,重量偏重。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在于一加这次的堆料相当狠,内置两块标准规格的制冷晶片,这一点在同类产品中极为少见,机身也因此较为宽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散热背夹在设计上有那么一点小尴尬,在于它的风扇处。手指可以轻易地伸进去,尽管一般人不会这么做,但遇到孩子或是好这口的人,多多少少会有点安全隐患,就像有时总忍不住想去触碰正在转动的电风扇。
一加散热背夹采用左右出风,这本身没什么,但在于出风口的风速快,风量有点大,温度也不低,加上热风直接吹手,这就很影响用户体验了,同样左右出风的IQOO的散热背夹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IQOO对一加的优势在于重量更轻,为92.4G。
另外,一加的最大档风扇噪声是这几款最大的,有点吵了。
・白色黑鲨散热背夹:这款背夹同样是左右出风,但是风速较小,对手部的影响远没有一加和IQOO那么大,加上做工精致,62G的重量,以及还不错的制冷效果,至今仍然可以成为爆款,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黑鲨制冷背夹2磁吸版:当你看到它的外观,大概就能想到它主要是为谁设计的。由于是磁吸,这款也是本次所有背夹中用起来最优雅的,73G的重量用起来也较为无感。但是问题在于这款背夹更适合支持MAGSAFE的IPHONE 12/13系列使用。
・风扇散热背夹:它同样是左右出风,风力大,噪音也不小,做工不拘一格,就13.9元,典型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在设计上,这几款散热背夹有点像10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都在尽可能表现出自己产品思路,除了更适合IPHONE的磁吸版,要考虑镜头模组大小的红魔涡轮散热背夹,其他几款都有很好的通用性,由于背夹重心后置,重量带来的体感没有数字差异那么明显,装备在手机后,都有很好的体验。
建议手机屏幕朝下放置,散热背夹的大号夹具足以撑起手机,让屏幕与平面保持距离而不伤及屏幕。如果反之,则会遮挡进风口导致热量无法散出,损坏散热背夹内部的元器件。虽然部分散热背夹有过热保护,但不是每个背夹都有,没错,你得加钱。磁吸背夹倒是可以充当手机的支架,当然前提也是将充电口朝上,如果需要它散热的话。
至于交互,没想到吧,现在散热背夹也能有交互,和手机一样也是铁板烤鱿鱼――卷起来了。散热背夹交互方式主要有2种――APP控制和实体开关。
这7款散热背夹中只有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和红魔涡轮散热背夹通用版支持APP控制,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后,用户可用APP控制散热背夹的风速、RGB灯、定时开关等,这两款散热背夹均支持智能温控,不过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个小彩蛋。
红魔散热背夹连接速度快,连接一次后,第二次再开启APP会自动连接。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也很快,但也没完全快,当我用华为手机连接这款背夹时,有概率出现连接不上,搜索不到设备等情况,但如果连的是小米手机,例如小米12 PRO,配对速度相当快,使用体验好了不少,目前没有出现连接不上的情况。
一加和白色黑鲨散热背夹采用实体按键开关控制,一加的开关甚至还是三段式按键,代表三个档位的风速,它真的,我哭死。
值得注意的是,红魔、一加、IQOO内置霍尔传感器,只有通电并装配到手机后才会开始工作,好处是避免空转产生冷凝水,坏处是如果手机宽度不够或背夹位置不对,风扇同样不会转动,需要手动调整一下。
IQOO额外支持数显,显示当前背夹温度,但是实际用处不大,希望之后把这个模块扣掉,出个更便宜的版本,还更实际一点。
3款黑鲨散热背夹和风扇背夹都是通电便能工作,尽管从认知来说,有霍尔传感器自然更好,但落到实处,它的重要性显得没那么大,属于有更好,没有倒也无妨。
作为黑鲨最新的散热背夹,黑鲨冰封制冷背夹3 PRO制冷表现是这几款中最好的,冷凝水少也不用太担心手机进水,但是价格贵,一分钱一分货嘛,适合对价格不敏感追求制冷效果的玩家选择。
这是一加第一款散热背夹,堆料足,三挡风速满足不同散热需要,制冷速度快且效果也不错,虽也有重量偏重,夹具阻尼偏大的问题,但总体依旧值得推荐。
这是红魔新推出的散热背夹,本身表现不错,制冷效果也能满足高负载游戏的需要,但是对比黑鲨,同为游戏手机厂商推出的散热背夹,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
之所以说通用性一般,是在于它随包装附赠一根转接线,让手机给散热背夹直接供电,但是基本只有IQOO手机输出的功率能带动,性价比不高,是一款指向性很强的散热背夹。
这真是散热背夹品类的常青树,至今仍是爆款,除了本身素质还不错外,现在第三方店铺价格便宜,基本上100元以下就能拿下。
制冷效果一般来自于本身有限的散热面积,这款背夹更适合IPHONE 12/13系列用户使用,基本属于量身定制的那种,安卓用户不建议购买。本次测试的这款属于高达定制版,价格偏贵,标准版现在到手价179元,功能参数一致,就是颜值会稍差一点。
风扇方案的制冷效果更看重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25℃基本处于心理安慰的水平,噪音大,塑料味道重,不推荐购买。虽然它只要13.9元。
从13.9元到299元的散热背夹,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用起来只能说毫不相干,就像奶盖奶茶一般,上下完全不是一个味,一分钱一分货。
使用散热背夹不用担心手机由于外设原因温度降低而伤害电池,反倒是手机处于长时间高温状态,手机元部件老化得更快。至于冷凝水,只要手机外壳没有破损或手机密封性比较好,那就完全不用担心冷凝水或水雾现象。
盛夏到了,玩游戏时还是推荐大家配一个散热背夹,既能提升游戏体验,又能降低手机温度,延长元器件寿命。又是一年艳阳高照日,你不用散热背夹,我不是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