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超能课堂(294):从小电脑到小钢炮,ITX机箱结构的演变

超能课堂(294):从小电脑到小钢炮,ITX机箱结构的演变

  • 2024-05-26 12:53:08

  • 如果让一个20年前的PC DIY玩家时空穿越到今天,可能他不清楚如今的CPU怎样安装、RGB灯怎样接,但要他把整套平台装到ATX机箱里面,相信是不会有什么难度的,毕竟2021年的新款ATX机箱,与千禧年那时候的机箱,在内部结构方面并没有很本质的不同,而相比之下,ITX机箱在过去十余年的变化就可谓是“翻天覆地”了,且不说外观体积的花样繁多,内部结构都有数次迭代,所以这期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下都有哪些ITX结构,以及所代表的经典机箱。

    可能有部分老玩家会记得,MINI-ITX规格主板(17*17CM)最早其实是由VIA(威盛)提出和推广的,受限于那时候的硬件性能,采用ITX主板的电脑主要应用都是一些对机箱体积有限制的场景,像是工控机和机顶盒,还有就是用在HTPC(家庭影院电脑)上面了,所以比较早期的ITX机箱有不少都是卧式的,外观看着像是台DVD机,而内部就没有统一规范了,但一般都是主板为卧式放置,而受限于机箱高度,CPU散热器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安装下压式散热器,还有显卡的支持也是很局限的,有不少都是只支持半高的刀卡。

    不过要说HTPC其实也有用ATX、M-ATX主板的,所以也并非是ITX机箱的专属结构,但ITX主板得天独厚的小尺寸,能让HTPC做得更精致,以及体积更合理些,这当中银欣(SILVERSTONE)算是比较热衷做这类机箱的厂商,像是他们的小乌鸦系列(RVZ01)都属于这类HTPC(可以横竖双向摆放),只是外观偏向游戏主机风格,而且在后续改进中,散热器限高要宽松一些,并用到了PCI-E转接方式,让它对显卡的支持更完善一些,不过纵观ITX机箱的发展,其实这类结构都没有很广泛流行,对于ITX玩家也不算很认可。

    其实说到玩家们之所以会选择ITX机箱,相信更多都是为了能把一台小电脑放在自己书房的办公桌上,这样就要求机箱不能太高,免得够不着I/O面板先不说,ATX大机箱还有种压迫感(当然也有人喜欢这样),所以就有了银欣至今都仍在卖的SG05,这类方体式ITX机箱,它们的内部依然是卧放主板,但电源被架在了主板上方,而且由于这种机箱更高以及可以更长了,加上显卡的支持也要好很多,一些甚至能容纳300MM以上长度、标准高度的大显卡,所以由于有良好的硬件兼容性,让这类结构至今也仍有一些入门级ITX,甚至M-ATX机箱都在采用。

    另外方体式ITX机箱还有一些选择把电源下置,形成了主板和电源上下分层的结构,相信不少玩家看到这里,都会想起火鸟小巨蛋(PRODIGY)了,这确实是采用这种结构机箱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它宽大得不像ITX机箱的体积,独特的外观造型以及名字都让人过目难忘。而同样比较经典的代表作,还有联力的PC-Q33,它的体积要合理很多了,并做了个前面板可以翻开的设计,便于拆装机和升级硬件,那时还有玩家们称之为“开篷跑车”。

    那在方体式ITX机箱也开始流行之后,恰逢HTPC风潮退散,大家似乎突然发现,ITX机箱也不是一定要弄得像台DVD机啊,把原来ATX中塔机箱给弄小不也是种方案吗?所以就有了迷你塔式ITX机箱,不过大家别看这样的做法简单粗暴,其实玩出来的花样倒也挺多,而总结起来的话,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就是电源的位置摆放不同。

    首先大多数ITX玩家都见识过最多的迷你塔式,应该就是联力PC-Q03/Q02为代表的,把电源放在竖放主板的左侧,这种紧凑布局确实可以把ITX机箱的体积压缩到很小,特别是对于刚接触ITX装机,此前都在用ATX大箱的玩家,第一次看到这类ITX机箱,那种“哇电脑原来可以这么小巧”的冲击力都是很大,他们也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玩ITX的不归路。

    而大家在这条不归路上遇到最大敌人,就是散热器了,因为这类ITX机箱的电源与主板之间靠得太近,使得大多只支持60-50MM高度的散热器,也就只有原装散热器这样低矮的下压式散热器才能兼容,因此就催生了哭笑不得的事情:能塞装进这类ITX机箱,散热性能又还行的下压式散热器,大多价格不菲,像是采融S17、猫头鹰L9I这些,同等价位能买到很多很强的塔式风冷,可无奈机箱空间太小,只能从这个坑掉进去另外一个坑,真的直呼坑爹啊。那说到这里,相信有不少玩家会联想起同期正是风冷散热器最火的时候,所以下次还可以和大家回顾下那些经典的风冷散热器。

    不过也正因为散热问题难以解决,到后来大家都放弃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电源侧放结构了,转而把电源上置,也就是ATX机箱或者说是最传统方式(现代化的机箱主流是电源下置),虽然这种ITX机箱在体积上就没那么小巧,且变得更高了,但在散热器支持上要宽松太多,至少能安装一些塔式风冷了,这种转变其实也是受到了CPU性能越来强,发热和功耗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压式散热器再也压不住了,只是这种太过于接近ATX结构了,实在难以让本就是为了追求个性化的ITX玩家们感冒。

    最后还有一种迷你塔式ITX机箱,选择把电源挂在机箱的前部位置,虽然机箱不可避免地变长(深)了,但内部布局可以更合理了,不仅显卡限长也解放了,顶部和侧方还可以留给水冷排安装,所以这种在近年已经发展成ITX结构中的一种优秀方案,比较新的代表作有NCASE M1、酷冷至尊NR200、趣造I'M,它们都是为理性玩家准备的ITX机箱,不盲目追求体积上的小巧,而是在足够紧凑的基础上,提供比较好的硬件兼容性,包括对240水冷安装,以及超300MM长度显卡的支持等等,用来装一套中高端主流平台也可应付,所以是很多ITX玩家退烧装机选择。

    此外银欣还喜欢做垂直风道的ITX塔式机箱,在ITX结构中是个异类的存在,比较知名的产品就是FT03-MINI了,而到近年他们还有比较新的产品则是LD03,不过这种结构并没有带来非常出色的散热效果,而且这样特别的垂直结构,还让本就麻烦的ITX装机,徒增更多麻烦,所以一直很少有其它家厂商愿意做这类结构的ITX机箱,而要提近年比较新的产品,TT的THE TOWER 100还是比较近似结构的一个。

    而对于仍要继续发烧的ITX玩家,在前几年应该都是比较痛苦的,因为ITX机箱市场一度沉寂了,由于CPU散热要求大幅提高,以及中高端显卡普遍做到三风扇的长度,旧时代的ITX机箱已无法在保持小巧体积的同时,又要满足这样的散热和兼容性要求,直到2016年5月份,DAN A4机箱的横空出世,真的可以说是拯救了ITX玩家,倒不是有很多玩家都去买了它(实际上原版在国内还是挺罕有),而是它这种主板和显卡背靠背放置的结构,可以较为完好解决主流高端平台的散热和硬件安装问题,由此也启发到大家,原来ITX机箱可以这样做啊,所以自信一点,A4结构就是如今ITX机箱的最优解。

    现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采用A4结构的机箱也越来越多,当中不妨有像是FORMD T1、SSUPD MESHLICIOUS这样新颖作品,不过这些多以玩家品牌和众筹产品为主,而要说大厂的出品,自然就是联力的Q58了,它进一步完善了A4结构,使其更适应新一代的硬件平台,最大已经能够安装280MM水冷排,可以说是目前A4结构机箱的标杆,而且它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它把A4结构带到主流市场,让不仅是ITX玩家,还有整个DIY市场的玩家,都能认识到A4结构,相信在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这类ITX机箱出现。

    其实我们通过这期回顾,不难发现ITX机箱最初是为了在有限体积下,组装出能完成一些应付轻度工作的小电脑,但到后面才慢慢发展成,追求高性能与紧凑体积兼得的小钢炮,而ITX装机也由此变为一个妥协的过程,玩家要为散热妥协,要为显卡兼容性妥协,要为扩展性妥协等等,所以ITX结构的演变,正是不断在这些妥协中找出最优的方案。

    当然啦,因为ITX机箱是电脑产品中算是最具备个性化的品类之一,所以自出现至今,市场上的产品实在太多,本文难以详尽回顾,如果你有想到还有更特别的ITX结构,或者有自己觉得也是非常经典的机箱,大可以在评论留言告诉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