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负盛名的科技企业,苹果除了带来诸如IPOD、IPHONE、IPAD、MAC等一系列风靡全球的产品外,也有类似NEWTON个人数字助理、PIPPIN游戏机、HOCKEY PUCK鼠标等“黑历史”。但唯有AIRPOWER可以说是最为与众不同的,作为2017年秋季与IPHONE X一同亮相的产品,命运多舛的AIRPOWER却是苹果迄今为止,首次承认已公布的产品最终却被放弃的结局。
2019年3月,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DAN RICCIO正式宣布AIRPOWER被放弃。当时他曾表示,“经过努力之后,我们得出结论,AIRPOWER 无法满足我们的高标准,因此我们取消了该项目”。此后虽然一直都有传言称,苹果方面其实并未放弃AIRPOWER,该项目有望重启,但在过去的3年里,这一未竟之梦在被小米实现了80%的情况下,AIRPOWER依旧是芳踪难觅。
不过在“狼来了”多次后,AIRPOWER似乎终于要来了。
日前,苹果公司一项名为“具有多个功率接收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的专利获得授权。而“具有多个功率接收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指的不就是AIRPOWER吗?在苹果的设想中,AIRPOWER是一款可以同时为三个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而且无需被充电设备摆放在特定位置的无线充电板,甚至于还能实现与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直接在相关设备上看到所有的充电情况。
AIRPOWER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IPHONE在无线充电领域的落后。在ANDROID阵营纷纷祭出30W、40W,乃至100W无线快充的情况下,IPHONE X及其后续机型却仅支持10W无线充电功能,到了IPHONE 13系列也仅仅只有15W的水平。
并且苹果方面还对第三方QI充电器进行了限制,最高只能达到7.5W的充电功率。到了IOS 13.1后更是进一步削减了第三方充电器的功率,使得其最多只能达到5W,直到用户反应强烈才在IOS 13.3中恢复了第三方充电器的7.5W规格。AIRPOWER的缺位最终让IPHONE的无线充电虽然不能说聊胜于无,但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了。
事实上,AIRPOWER是倒在了彼时苹果的工程实现能力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上。众所周知,无线充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也就是充电板产生交变电流,再通过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然后对手机内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再将磁力转化为电力,从而在接收端产生电流。但受限于电磁感应本身的特质,一旦接收端出现错位,也就是手机里的线圈和充电板里的线圈不能精准对位时,就会引起感应电动势的衰减,让手机的无线充电功率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
搞清楚了无线充电的原理,AIRPOWER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摆在了明处。在无线充电要求充电板中的线圈需要对准手机内置线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苹果对AIRPOWER实现“多款设备,随意放置”的核心需求,自然就只能使用将线圈堆满整个充电板内部做法,以期实现无论IPHONE竖着还是横着,无论放置得靠近中心还是靠近边缘,充电板内总会有一个线圈与手机内部的线圈位置接近重合。
并且无论是此前传出的32组线圈、还是8+7+7的三层22个线圈,苹果方面无疑都将线圈的规模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使得其得以覆盖整个充电板的所有区域,让设备在充电板上任何位置都能进行充电。
堆叠线圈这种“大力出奇迹”的做法与奇思妙想显然并不沾边,这种解决方案在过去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厂商尝试无疑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电磁兼容性(EMC),线圈之间的相互干扰始终难以解决;其二,焦耳定律告诉我们,电流通过导体是会产生热量的,AIRPOWER堆叠的大量线圈会产生数倍于常规无线充电板的热量,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使用主动式散热风扇,但主动式散热风扇的代价是噪音,这又不太符合苹果产品的调性。
简单来说,AIRPOWER这款产品是典型的“先画靶、再射箭”,苹果的工业美学、设计需求和工程能力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那么问题来了,如今有到底没有解决的可能呢?其实是有的,第一种情况是苹果对AIRPOWER的功能进行缩水,例如不再提供随意放置就可充电的功能;第二种情况则是选择使用不需要两次磁电转换的电荷泵阵列,可代价是成本急速攀升;第三种情况是换用更智能、更低功耗的控制芯片,例如将H1芯片作为微控制器来智能识别设备的位置,从而激活特定的线圈。
对于苹果来说,当下的市场环境与2019年已经有着极大的差异。如今是欧盟在搞统一充电接口法案,目标直指苹果的LIGHTNING接口,再加上以环保的名义取消IPHONE附赠充电器后, 确实有消费者需要单独购买,而一款能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的无线充电板想想就很有市场前景。最后,苹果本身也逐渐开始走无线化道路,有意识的在缩减IPHONE机身的开孔,此时无线充电显然也契合这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