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2月8日召开的四川省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相关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推进会议暨第二次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全省有9个省级以上城市和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审议通过了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局批准的四川乡村石窟文化旅游项目范围内城市更新单元(景点、微景观小旅游项目乡村建设景区和公共资源综合体)试点建设名单,我州茂县点将台摩崖造像,是首批入选文化景点建设的点位之一。
点将台为一天然平顶或方形石墩及一天然椭圆形石墩或石柱,相传为唐女将樊梨花生活及游戏操练之处,故俗称“点将台”。点将台摩崖造像为唐贞观显庆四年八月十五日(公元七世纪初到约630年代的唐至五世纪间),当地官吏组织工匠在点将台所在位置发现并凿刻的佛教造像,造像群分布在宽约2-5平方米的石坡上米、高约5.5米的石壁及山崖顶部上,现存摩崖造像共有22龛78尊造像。造像几乎在佛教石窟造像以及历史记载中的佛像上均有题记在佛像的一侧或两侧墙壁上,现可供游客欣赏和参考辨认的有五十余种题记共4则,每则题记字数多者达三四十字至百余,少者一二十字,内容多为捐资造像者姓名及造像的造像地点和名称等信息,其中五则涉及众多职官和州府县的人员名字和住宅地址等信息,可补史料造像的历史记载之不足。
点将台摩崖造像是岷江上游地区以及四川北部部分县市境内为数不多的唐代佛教文化遗存和建筑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佛教摩崖石刻和造像艺术,对于四川的佛教文化及其传播以及岷江上游地区以及岷江上游地区境内的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唐代早期佛教的传播、早期佛教摩崖石刻和造像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岷江上游地区初唐唐代佛教寺院建筑的布局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1991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土地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及文物考古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四川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实施方案》,规划和设计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石窟寺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对已经市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批准认定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并已创建或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点位,将在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小镇建设项目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以及文物保护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已建成开放使用的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及特色旅游文化街区等项目)将纳入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保护工作办公室拟将两个重点项目一体保护、宣传推介。我们提出的乡村石窟文化公园试点建设,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各相关部门和文旅资源开发单位多方反复协商和前期多次深入调查研究沟通、慎重考虑的结果,在保护中保护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规范管理,在利用中保护,合理利用石窟寺及石刻的文物资源和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观、文化和历史的综合性开发利用项目遗址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