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618,尽管现在还只是各大电商平台618的第一波优惠,但在手机上,不少品牌和机型的的活动已经令人咂舌,不仅有巨大的降价幅度,而且还是门槛最低、人人可享的直减,完全没有套路;而参与活动的不仅有上一代的高端旗舰机型,甚至连一些刚发布上市不久的机型也都纷纷参与活动,一些手机厂家不仅为618量身定制了手机,还为618推出了手机的发布时间。
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此多的手机型号以如此大的力度参与电商的618活动,是前所未见的。
不过,在繁华的背后,往往是落寞,今年的手机厂家在618活动中有多热、有多使劲,就说明了今年整体的手机市场由多冷。
今年的手机市场有多冷呢?根据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来看,在今年1-4月间,国内手机出货量仅有8742.5万台,同比下降了30.3%,相对于去年同期少卖了约3700万台手机。考虑到手机产品在发布前就需要进行销量预估并订购和采购相应部件,这就意味着销量的减少会导致大量手机出现库存。
据业内较为乐观的估计,在5月份时,国内手机行业已经出现了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这几乎相当于4月1800万台手机出货量的两倍,几乎相对于正常手机库存量的两倍,如果再考虑到去年的库存机型,那么手机的库存量还将更大。
而巨大的库存量,不仅占用着手机厂家数百亿元的资金,更让厂家们进退失据,以往那种靠发布新机型推动销量的市场策略已经出现巨大的副作用---旧有机型销量减少,库存更难消化,新机型的备货又再次推高库存。而不发或少发新机型,又容易导致市场存在感不足,宣传力度降低而影响总体出货量,从而造成清理库存不利。
因此,清库存成为手机厂家最为迫切的需求,而618关注度高、销售量大,无疑是手机厂家清理手机库存的最好时机。正因为此,我们得以见到此轮618的火热。
如果只是国内承压,我们可以用国内、国内经济形势承压和荣耀兴起,造成国内市场重新洗牌等原因来解释国内手机厂家表现不佳。但放眼全球市场,我们却发现,全球市场的下滑却主要由国内厂家承压。
以IDC发布的数据为例,虽然在Q1中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了8.9%,但苹果依旧录得了2.2%的增长,而三星也只微跌了1.2%。而在4月,三星手机还出现了猛增销量同比增长9%,这让三星手机在4月份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4%,创下五年来的新高。
而反观国内厂家,虽然“米OV”依旧在TOP5中占据三席,但表现最佳的小米下滑也高达17.8%,而表现最差的VIVO下滑更高达27.7%。米OV的市场份额下滑不仅远大于三星与苹果,而且在全球Q1出货量下滑3000万台中,米OV这三个国内厂家出货量就减少了2850万台。
也就是说,除了米OV之外,其他手机厂家的出货量仅减少了150万台;换言之,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下滑,几乎都由米OV这三个国内厂家承压,而其他厂家的影响并不大。
而对照同期的国内出货量与全球出货量,我们会发现,在除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出货量上,小米在Q1的海外市场销量减少了620万台,OPPO的Q1海外市场销量减少了320万台,而VIVO的Q1海外市场的出货量也减少了250万台。也就是说,米OV三大厂家在国内海外市场上都出现了全面下滑。
国内厂家这样的下滑也许还将延续,据业界大佬郭明錤的爆料,在一季度米OV等国内厂家就因为销售状态不及预期,已经砍单了1.7亿台,而接下来还要砍单1亿台,各厂家与年初的目标相比,都是降了20-30%的比例。这就意味着,米OV等国内厂家的全面下滑,不仅在Q1,而且在全年,均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
根据IDC发布的报告称,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减少3.5%,也就是有5000万台左右;而国内厂家砍单就高达2.7亿台之多,其中固然可能有郭明錤爆料不实或是IDC预测失误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国内厂家在手机形势好转后再行加单的可能,但如此巨幅的砍单,也说明了国内手机厂家并不看好近期海外市场的形态。
此轮下滑,或可能影响到国内厂家在海外的基本盘,国内厂家多年的海外拓展之势或遭受沉重打击,由前些年的全面扩张转向全面防守之势。国内手机厂家,或正面临着大考。
实际上,对于米OV等厂家来说,2021年上半年可谓是最好,市场大踏步进步的时光。在国内,随着市占近半的华为市场大幅萎缩,米OV获得了大量的国内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上,华为的退出也让米OV大有斩获,加上三星受困于韩国、越南疫情问题,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去年Q1,米OV的全球出货量出现了40%~65%的超高速发展。
在Q2,小米甚至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的厂家。也就是说,虽然今年Q1米OV的出货量大幅下跌,但对比2020年Q1,还是有不小的增长。因此很难说今年Q1的下跌伤及了米OV的基本盘。当然,去年同期的出色的表现,也让米OV等厂家在战略上产生了误判,调高了订货量,从而导致超大幅度砍单。
在去年米OV春风得意时,切入高端与苹果三星争夺高端市场也成为米OV的共识。这样的策略不能说错,却有些生不逢时,毕竟IPHONE 13的产品能力和表现上的确相当出色,米OV产品还难于对其产生威胁。而今年三星的反弹,以及4月取得的市占新高,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其旗舰S22系列的出色表现和在各地市场上大受欢迎而取得的。
可以说,米OV的高端路线正好遭遇了苹果和三星的最强旗舰。而高端市场的拓展,依靠的不仅是产品表现,更对品牌建设有更高的要求,在品牌方面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米OV与苹果、三星等厂家的差距更是巨大,品牌形象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持续投资的过程。短短一两年时间里,米OV等国内厂家显然是无法在海外市场上完成品牌突破的,这也导致了米OV短期内在高端市场的突破举步维艰。而高端市场,不仅能带来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还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可以带动中低端产品的销量。高端难于突破,极大的影响了米OV的发展。
在中低端手机市场,原本是米OV等厂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市场,但在缺芯的环境下,保高端供给对于厂家来说显然更有利,再加上米OV厂家的高端发力策略,因此在中低端市场上,米OV其实是略有萎缩的,这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相当明显。这样的策略无疑也会影响到出货量,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各国经济表现不佳时,中低端手机其实还是有相当大的市场,此时米OV拱手让出这一市场,对于三星来说,反倒是一大利好。
当然,疫情对于米OV来说也是一大打击,Q1国内疫情开始爆发,影响的不止是国内市场,实际上对于人员海外流动和回归、国内向外出口等因素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米OV在国外建有工厂和渠道,也可能因为部件的不足而造成停工,而人员的流动受限,同样会影响到市场拓展和企业管理。
而疫情下的经济表现不佳,也容易造成贸易保护、民粹主义等情况,如小米在印度被扣押巨款、印度开始审查VIVO、中兴的财务不当等一系列事件,必然会对国内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产生巨大的影响。
巨额库存+巨额砍单,手机厂家,正面临着国内和海外市场萎缩带来的双重考验,而国内厂家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于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手机厂家的寒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不由让人想起2014年时,业内传出“行业出现2亿库存”的传言,在那之后仅仅6个月,巨额库存问题就导致了当时“中华酷联”手机格局的全面瓦解,“华米OV”新四大天王借势而起。
那么,库存会导致这一现象重演吗?从大的格局来看肯定不会,毕竟3000万台的库存规模与当年2亿台的规模相去甚远,而当年清理库存还存在4G商用将至、库存3G手机清仓困难等问题。而如今的库存不少都是5G手机,在性能上也不落后,因此清理库存厂家的损失没有那么大。再加上如今的米OV的体量已是今非昔比,多元化的经营也让手机厂家不止拥有手机产品,其平板、电视、PC等丰富的产品线也减弱了手机业务萎缩对厂家的影响。
但从微观上来看,库存问题在困扰米OV之后,至少相当于拌住了它们手脚数个月时间。这就给受库存影响较小的厂家,如产能恢复不久的荣耀、近期上升势头强劲的摩托罗拉而言,将是一个更好的机会,这也许是他们加快产品迭代,布局产品布局,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这次大考,国内的手机厂家会有个好成绩吗?也许,这答案要明年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