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客厅已经刷了一晚上手机,可进了卧室,手指还是停不下来,一晃,时间就来到了凌晨一两点。这是不是你的日常?
那些社交APP上的小红点似乎有一种魔力,不点开就难受,让人欲罢不能,困于其中。这是不是你的日常?
无论是逛街还是坐公交,不少人的生活碎片时间被电子设备占据并产生上瘾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起“远离屏幕计划”,已有3.48万人加入。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人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竟高达十几个小时。不知不觉中,手机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记者看到,很多网友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碎片时间被电子设备填满,但却毫无招架之力。“那些短视频也就10多秒一个,我一刷起来就刹不住,能一次性刷百八十个,一刷就是半小时起步。”“上厕所必须看手机,没有手机的如厕时光是不完整的。”“坐电梯得看手机,虽然可能手机在电梯里没信号,但我还是会频繁点开屏幕看看。”“吃饭得玩手机,吃饭不玩手机,吃得也不香啊。”“坐地铁更需要玩手机,闲着也是闲着,我想着看看学习资料吧,其实在刷微博。”
爱玩游戏的网友感触更深,本来是闲暇的时候玩玩游戏放松心情,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午玩,晚上也玩,每天跟打卡一样必须登进去。特别是周末、节假日的时候,躺在床上一玩就是一天。时间久了,站起来头晕眼花的。
还有的家长网友说,现在老人小孩都是电子设备迷,平时老少三人就喜欢一起看电视。时间久了发现小朋友对电视有依赖性,吃饭的时候不拿个平板看点什么视频,就不能乖乖吃饭,睡醒也会张口要平板看电视。对着屏幕久了,小朋友又开始揉眼睛,视力健康很受威胁。
“我每次有工作要做的时候,说是‘上网查资料’,查着查着,就去豆瓣、微博、抖音逍遥快活了,十点开始‘查’,我就心想:十点半一定开始做,到了十点半,又变成了:十点四十五一定开始……都十点四十五了,干脆十一点开始吧……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拖延,不知不觉就到了工作的截止时间,我才‘猛然惊醒’,奋起工作。”
不少网友总结说,看手机本来是为了“劳逸结合”,最后却变成了“逸逸逸逸劳结合”,事情还没上手做,就去放松自己了,或者一些普普通通的任务点,也被大脑归类为“十分棘手,一时之间毫无对策”的“大阻碍”,于是就心安理得地去刷手机了,把该做的事情抛之脑后。
“远离电子屏幕!”这一想法或许从视力越来越模糊时萌生,或许从颈椎咯咯作响时萌生,又或许从对拿起笔感到陌生时萌生。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对手机“宣战”,比如豆瓣的“远离屏幕计划”小组,倡导一定程度地远离电子屏幕,拥抱现实世界。
记者看到,不少加入该小组的网友也对自己做了分析,“只有分析自己为何离不开手机,找到原因了,才能对症下药”。
“总觉得有人好像要给我发信息,其实一个人也没有;时刻带着充电宝,手机电量变少就会恐慌,没电了有人找不到我怎么办……仔细想想,我们依赖手机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从社交软件上获得认同感要比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得多。”有网友分析说,在朋友圈、微博里随便发的一段话、一张照片,便能获得几十个点赞,这会给人一种错觉――很多人都在关注、关心着自己的生活。
同时,自己也习惯通过刷手机朋友圈来了解身边人的信息,朋友间的关心方式也从打个电话到发个微信再到现在的点了个赞,渐渐的,好像成了“点赞之交”。这位网友分析说,可见大家都需要关心,需要和朋友们交流互动,但其实网络上的“点赞之交”远远不如线下的见面和问候来得实在和温暖。
如今不少人的注意力落在手机上,是为了打发时间,然而也有很多网友意识到,一开始,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的轰炸,会有一种安全感,但现在,刷了很久手机后却回忆不起来刷了什么,反而有了更深的空虚感。还有网友表示,“刷剧、看花边新闻和短视频,是解决无聊最直接的方式,但简单、重复的刺激,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多巴胺,逐渐使人丧失思考和改变的欲望及能力,沉迷在当下的状态中。”
使用手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必须有个“度”。记者看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对抗“电子设备依赖症”的各种方法,并在社群里打卡监督自己,同时也提醒其他网友,比如“记录每天手机使用时间,目标每天四小时”。
在解除依赖上,有网友从管理手机使用时间入手,“我在用手机的时候,会记录屏幕使用时间,并且设定使用手机的上限时间限额,通过外部的监督来提高自己远离手机屏幕的执行力。”“晚上一到十点,我就关机。设置好定时开关机后,可以避免熬夜刷手机浪费时间。”“我经常想方设法降低手机的便携性,将手机固定在某个位置使用,不带入书房、卧室、卫生间等地,减少一些消磨时间式的刷手机。”“对于被动式打开手机,比如回复消息,打开免打扰模式,并在特定时间点统一处理消息,可以设定回复消息时间为10分钟,这样可以避免一直闲聊下去。”有网友截图发布他过去7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7小时11分钟,表示自己有了很大进步。
还有网友从管理手机APP入手,“我卸载了手机里不必要的且含有大量信息流的APP,从根源上降低手机对我的吸引力。”“我下载了番茄钟,用来管理、监督自己的APP使用时间。”“关闭娱乐性APP的个性化推荐。”
另外,还有网友用传统纸质书代替电子书,用兴趣爱好代替手机娱乐功能:“我们可以回归传统的阅读写作与学习方式,使用纸质化阅读和写作,既能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度,也能减少屏幕使用时间。”“我去报了个周末舞蹈班,每次早早高高兴兴去学跳舞了,这样就不会一醒就抱着手机赖在床上一整天,还能锻炼身体。” 记者看到,一些打卡多日的网友说,减少看手机后,经常抬头看看周围,感知“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真的更踏实、温暖和从容,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