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板块谁是龙头 券商龙头 有哪些 券商龙头股票价值解析
编者按:昨日(12月16日)午后,沪深两市19只券商股中,除已停牌的宏源证券(行情,问诊)外,其余18只券商股全部 ,被市场称为“王者归来”。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刺激券商股暴涨的原因是:有媒体报道称,旨在改善券商净资本约束的风控指标新规不日有望正式发布,将给券商带来近千亿的流动性。在当前券商因创新业务而资本金普遍偏紧的情况下,这将极大刺激券商业务增量开展。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8月初,证监会就启动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修订,并向部分证券公司下发征求意见稿。
8月初证监会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最重要的内容有三:;“净资本/负债”拟由现行的“≥8%”调整为“≥4%”;“净资产/负债”拟由现行的“≥20%”调整为“≥10%”。
此外,,均为“≥100%”,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对净资产和净资本的有效利用。
2012年底时 “净资本/净资产”为55.75%,到2013年底已降至48.54%。今年中报时才回升至57.13%。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券商净资本“松绑”,自然对券商是利好。
当前券商板块状况与8月证监会下发征求意见稿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数据显示,8月1日以来,券商板块涨幅最大的 是太平洋(行情,问诊),区间上涨197.30%;涨幅最少的个股国海证券(行情,问诊),区间上涨88.45%。
知名私募人士黎仕禹对记者表示,昨日受券商股再度崛起影响,指数强劲反弹,但由于金融板块近期涨幅偏大,不排除是资金再度拉高券商股,诱多出货。他表示:“坚定看好中小盘个股机会。券商股虽好,但奈何价格已高,不适合大家现在潜伏布局。”www.58gp.com
记者注意到,从龙虎榜数据看,昨日游资成为券商股买入主力,机构则分歧明显。
如广发证券(行情,问诊)(000776,收盘价27.50元)买入前五名中,只有一家机构席位,买入金额为5680.42万元;卖出第一名同样是一家机构席位,卖出1.31亿元。
市场一直关注两融投资者对券商股的态度。记者注意到,12月9日,券商板块融资买入额创出12月初以来最大值319.36亿元,12月10日(上周三)~12月15日(本周一)的4个交易日中,券商板块融资买入额连续下降,12月15日板块融资买入额仅为174.24亿元,环比降16.58%。
有意思的是,融资客并非任何时候都激进买入券商股,12月以来他们更像患上了“恐高症”,在板块大涨时融资买入额反而减少:如12月4日,券商板块指数涨8.48%,但融资买入额环比降4.68%。
日前,尽管市场面临IPO集中上市申购的资金压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但在稳增长的政策刺激作用下,市场对于央行全面降准预期增强。12月16日,券商板块集体涨停,金融板块集体大涨,刺激沪深300指数走高。预计后市 短线将继续震荡走高,中线期指当月合约有望上攻3630和3800点,短线IF1501将上攻3500点。
11月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除了零售销售总额增长表现略好以外,多数经济指标均低于预期和前值,11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2月16日公布的1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9.5,低于预期的49.8和前值的50.0,创近7个月来的新低,显示12月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内需疲弱。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政府将继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货币政策或将继续放松,财政支出有望增加。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新批准6个公路和机场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近2000亿元。不过,考虑到经济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市场预期政府将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定为7.0%左右。面对近日公布的11月和12月经济数据不佳,股市和股指 市场并没有表现出恐慌下跌,经济数据不佳的利空影响不大。
本周将迎来本年度最后一轮新股发行,本周及下周将有12只新股上市申购。预计本轮新股发行将冻结申购资金近3万亿元左右,其中,本周五和下周一对于冻结资金的需求和压力更大。一般而言,新股集中申购,对于股市的资金面将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考验。鉴于今年以来新股申购和上市后的赚钱效应,市场将提前准备相应的申购资金,而不会过多的采用抛售现有股票来筹集资金,对于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的利空影响已经开始提前消化,后市利空影响不大。
12月16日,券商板块再度集体涨停,再现王者风范。从7月下旬以来,推动本轮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上涨的主要动能是以券商为首的金融板块大幅领涨。上周二,沪深300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一度大幅回调,,,给日前过热的股市降温,让股市恢复理性交易。不过,日前证监会表示没有对券商的两融业务进行窗口指导。据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对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结果发布公告称,操作规范严谨、两融可控 。与此前市场担忧的针对两融业务杠杆的专项检查传闻不同的是,多位券商人士强调这只是常规检查,其原因被市场过分解读。16日下午市场有传言称,旨在改善券商净资本约束的风控指标新规不日有望正式公布,将给券商带来近千亿元的流动性,这也许是刺激当日券商板块涨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周二,在券商板块涨停的刺激下,保险和银行板块跟随大涨,推动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大涨,短线高位震荡盘整或将告一段落,后市上行可期。
7月下旬以来,沪深300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走出了超预期的大涨行情,目前涨势仍未结束。,只是导致股指期货短暂的高位偏强震荡整理,而不会导致本轮大牛市的结束。12月16日,股指期货当月合约IF1412和新主力合约IF1501均突破了上周一至本周一的密集成交区,期指当月合约IF1412突破3300点重要中线阻力,后市短线有望继续上攻3400点阻力。
主导这一波牛市的券商股12月16日卷土重来。当日在券商股集体涨停的疯狂拉升下,沪指重回3000点。截至收盘,沪指涨2.31%,报3021.52点,成交4927.16亿元。
两融的杠杆作用推动了此轮牛市行情,但上周,、融资融券业务专项检查的传闻,由券商股开始,沪指开始频繁震荡。有机构人士认为,部分两融业务过于激进的券商可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16日的 表现,似乎证明了此前是过度恐慌。接受《第一 日报》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当日券商大涨主要还是上周过度担心融资融券问题的缓解,而长远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较高的券商,反而更加利好。
15日,中信证券、平安证券、、股票质押回购、约定赎回式证券交易等业务进行的检查。和早前传闻就引发震荡不同,16日尾盘,券商股集体涨停。中信证券以328.68亿拔得两市成交金额头筹,整个A股成交金额排名前10位的,除中国平安(行情,问诊)、中国建筑(行情,问诊)外,其余全部为券商股。紧随中信证券的海通证券(行情,问诊)、华泰证券(行情,问诊),成交额均突破100亿;方正证券(行情,问诊)、长江证券(行情,问诊)、招商证券(行情,问诊)、兴业证券(行情,问诊)和广发证券的成交额均在77亿~80亿之间。
刘靖认为,上周的调整是涨得太多之后,市场出现短期的多空分歧,这个调整非常短,所以本周重抬升势。
值得一提的是,16日除券商股,钢铁、银行、保险、煤炭等权重板块也涨幅居前,沪指再次冲上3000点。但刘靖认为,从技术上来看, 较之此前大幅上涨期单日万亿的成交量,还是有大量的萎缩。“今日大盘虽然创出收盘以来的新高,但并不代表还会像此前一帆风顺上涨,可能在3000点和3091点这个前期高点附近来回震荡。”
从市场特征来看,每一段行情都会有一个明显的领头板块,此轮的领头板块毫无疑问是券商股。
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轮“冲顶”的结束取决于券商股,当券商板块中再无个股创新高,市场就会完结,随之所有盘都会低下来,进入明年的估值切换。
刘靖亦称,这充分说明市场做多的气氛非常浓厚。“券商股会一直引领本轮行情的走势,从现在来看,还没有看到拐头的迹象。”
从中期来看拐点的话,更倾向于是一个流动性已经释放到比较宽裕的程度,不大可能再继续宽松的时候。比如说央行已经进行过降息和降准的动作,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可能进入拐点,这时可能是市场大趋势的头部。
两融的杠杆作用推动了此轮牛市行情,但上周,、融资融券业务专项检查的传闻,由券商股开始,沪指开始震荡频繁。
但刘靖认为,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一直是在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配套文件当中相对规范地运行的,出现大的问题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杠杆高的更多的是民间借贷和伞形信托。“目前来看,证监会对于券商的检查并没有查出太多问题。”
在他看来,长期来看两融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大的券商,反而会更加利好。
券商现在主要是有三大块业务:一是经纪业务,二是资产管理,三是投行业务。刘靖对记者表示,目前弹性比较大的当是经纪业务中的信用业务,特别是融资融券业务。
“进入牛市之后,每一块业务都会有所提升,但最赚钱的还是融资融券业务。”刘靖指出。
“从过往历史来看,整个融资总额还有融券的量一直往上,和整个市场交易量趋势是差不多的,整个行情往上推升了这个过程。”东莞证券分析师张学辉称。
“今年是一个从底部慢慢往上走的过程,明年同比数据会非常好,明年券商业绩还能表现出非常快速的成长,主要是这一块。”刘靖称,像海通、中信等融资余额做得比较高的券商,业务增量会比较大一些。“可以理解为,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占比比较大的券商,会更加利好。”
中国证券业协会16日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日前批准了第四批14家证券公司获准开展柜台市场业务试点。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6日,共有42家证券公司获准开展柜台市场业务试点。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A股市场迎来新一轮牛市的大环境下,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为券商的转型创造出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商业模式, 也是券商新的盈利增长点。
据了解,根据目前已开展该项业务证券公司的运营轨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资本中介模式,主要是发行约定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向公司客户募集资金,再投向市场获取资本利差;高流动性模式,主要是将已发行的集合 产品放入柜台中,利用协议转让或者报价交易的方式,为已发行的产品添加流动性,向封闭期内有需求转让的客户提供交易平台;权益或衍生品类模式,上柜产品主要为权益类或金融衍生品类证券产品;自主登记托管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对上柜产品实现自主登记、托管。
业内人士表示,柜台交易市场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发展壮大既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征求意见完成近三个月之后,最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即将落地。
12月16日午盘之后,在经过一轮整体幅度接近20%调整的券商股突然加码发力,再度上演了盘中18只券商股集体涨停的戏码,而在这一“任性”躁动的背后,则是一则有关“改善券商净资本约束的风控指标新规不日有望正式发布”消息的不胫而走。
“这一所谓的新规就是早在2013年年底便启动修定程序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而在今年8月初,有关征求意见稿便已经下发。”12月16日晚间,,该《管理办法》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和修订多时,。
“在最新的风控条例中,将大幅松绑对于券商净资本比例的限制,而同时将对两融业务的扣净比例进行整体上统一,整体将有所提高。。
事实上,对于近期券商股波澜壮阔的行情,市场对其普遍的观点在于“两融”业务的推动,而日前市场中有关“券商两融业务遭窗口指导”等传闻,也被认为是券商股在近期突遇调整的导火线。
“显然,,对于规范的两融业务依然是加大力气支持的。”北京一家正在遭遇两融核查的券商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管理办法》的颁布,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两融业务的扣资比例,但由于对净资本上限放宽,这将大大升高券商两融业务的天花板。。事实上,或正是有了对此的预期,近日内,众多券商除了集体启动融资外,更接连发布公告提高两融业务规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早于8月初开始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意见稿中,: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20%;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中两项及两项以上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 5亿元。
,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净资本上限比例的放宽,现行指标中,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
若以2014年6月底证券行业净资产总额为8104亿的数据计算,此次就净资本限额的释放,将给券商带来千亿的流动性资金。
而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需要计提风险资本准备并扣减净资本,目前相关规定包括连续3年A类、B类、C类和D类券商开展融资业务需要计提1%、1.5%、2%、5%和10%的风险资本准备。
而据8月初的有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则统一将融出资金的扣减净资本比例调整为5%。
如果做一假设,券商的可用净资本额度如果全部用于融资融券的开展,以2014年6月底的有关数据作为参考,斯时证券行业净资产总额为8104亿,净资本总额为5676亿,按照《管理办法》中的征求意见新规,那么可用于扩张两融业务的净资本则达到5676-8104×20%=4055(亿元),以5%的扣减比例来算,那么该净资本将可以撬动的融资余额达81106亿元。
同样以2014年6月底的有关数据作为参考,斯时A股市场融资余额为4034亿,即使按5%的比例扣减净资本的额度,则融资业务的扣净额约为201亿。而此时证券行业净资本扣减额为2428亿。由此可以推算出融出资金净资本扣减占总净资本扣减的比例约为8.31%。
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1月以来,国内A股市场的火爆,使得两融的资金盘子开始暴涨,融资余额显然也大幅上扬,这就使得目前融资业务扣减的净资本比例也水涨船高。
在最近申银万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其认为较为合理的假设是融出资金净资本扣减占总净资本扣减的比例从8.31%提高到20%。
若按申银万国的有关20%的扣减比例来算,那么就放宽净资本比例一条,其对应的理论融资余额上限将达到20255亿元。
而若不降低资本金比例,那么同样以20%的融出资金扣净比例来算,对应的理论融资余额上限则为11154亿元。
而在《管理办法》中还对券商财务杠杆上限做出了降低,将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降低为4%。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低于20%,降低为10%。
“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修订征求意见稿落地,那么券商理论的最大财务杠杆将从原来的4倍提高到6倍。”据申银万国上述研究报告指出,而以6倍的最大杠杆比例计算,对应的融资余额上限则约近3万亿,而即使以目前4倍的最大杠杆计算,对应的融资余额上限也达11954亿元。
两融业务已经成为了目前券商最为亮眼的业绩增长点,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等在内的类 业务已成为券商业务增长的重要筹码。今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两融的利息收入高达112亿元,同比大增80%,呈现井喷式增长。
而近期正纷纷涌动的券商“募资”大潮也同样有较大的动因来自于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扩展。除了试图首次借道资本上市平台IPO融资的券商外,其他数家已上市券商也在近期纷纷推出了再融资计划。
融资的投向则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用以补充资本金以及用于两融业务的开展。
或者出于对《管理办法》的出台有预期,在该规定出台前夕,日前,数家券商则不约而同地公告意欲调高两融业务的规模上限。
12月12日,广发证券与光大证券(行情,问诊)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分别将两融总额度由不超过700亿元提升至不超过1000亿元和由4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
“两融问题的检查目前还在进行,进行的也皆为常规性检查,并非外界传闻的那样。,而此次检查同时还有另一个任务,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对于券商行业是利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例行检查的具体内容除了包括券商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约定赎回式证券交易、具有融资功能的柜台市场收益互换等融资类业务开展情况外,还包括了对即将展开试点业务的股票期权业务准备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除此之外,检查的有关结果还将为已经启动修订工作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提供方向性指导。
“在修订中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中拟对投资者的准 槛以及融资融券的时间限制方面有所放宽。。目前,为了控制信用风险,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约定的融资、融券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个股期权即将推出,券商们早已蠢蠢欲动,进入备战阶段。多位券商人士称,此前预计将于春节前后推出,不过目前来看具体时间尚未确定下来;开始试点估计会是ETF期权;也有业内人士预计,股指期权会在个股期权之后推出。
1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指引》(下称《指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和《指引》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5日。
华南某券商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确切开通时间目前还不清楚,目前不少业务人员已经参加过个股期权业务的培训,也有些客户参加考试了。预计最终确定下来的门槛要求是净资产50万以上,并且有半年融资融券的操作经验。
亦有期货公司高管称,预计股指期权在个股期权正式推出后也会很快推出,这估计也是期货公司2015年重点推进的新业务之一,不过目前并未获悉具体推出时间,个股期权的交易主要在证券公司,而股指期权的交易主要是放在期货公司。
广发证券分析师史庆盛认为,预计明年股票期权(预计ETF期权优先推出)有望上线,A股市场即将进入期权时代;除散户进行期权交易外,券商、私募和 专户等机构有可能成为期权市场主要机构参与者。海外经验为我国推出个股期权提供宝贵的启发,一方面期权推出后相应股票上涨是大概率事件,期权推出后波动率短期上扬,但长期会收敛;而期权能有效激活个股,成交量有望迎来井喷;随着时间的推进,投资者对于个股及期权的运用更加科学和灵活,形成一定的粘附和依赖性。
中信证券称,期权市场长期前景可观,但是初期会比较谨慎,试点期从ETF期权开始,会有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以及限仓等相关措施。期权推出后,对冲套利等策略增加,期权与期货、期权与分级基金等交易策略越来越丰富。中金公司认为,期权的推出将使多空博弈更为激烈,行情结构更为复杂,资产管理者面临更大的挑战;期权自带的高杠杆可能减少市场对分级基金和融资融券等杠杆产品的需求。
上述期货公司高管称,ETF期权跟股指期权本质上差异不会太大,如果是ETF期权先于股指期权推出的话,估计对非券商系的期货公司在竞争中有较大不利之处;而对券商系期货公司而言,可以跟母公司券商协调好业务安排,相对比较好处理。
香港一位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在香港一些蓝筹股既有股票期权在交易,也有几十种衍生 (涡轮)在交易。理论上相同条件下,正股相同的认股权证价格与股票期权价格应该相等,但实际上认股权证价格却显著高于相应的股票期权价格,原因是认股权证交易者以散户居多、市场进入门槛与交易费用比股票期权低,权证发行商有很大利润也会大力宣传。从内地的情况来看,推出的个股期权从ETF开始的话,股价被操纵的可能性有限,而美国市场一直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领头者,其市场中的期权种类不胜枚举,不仅有个股方面的期权,同时也存在着针对指数、 、 等的期权。
昨日(12月16日),沪指早盘窄幅整理,随后展开升势,收盘前最后一小时升幅扩大,最终沪指上涨68.10点,以3021.52点报收,沪市成交为4927亿元,环比略增19.73%。12月9日(上周二),A股遭遇大震荡后,沪指在3000点下方仅盘整5个交易日,昨日便又重新站上了3000点这一重要关口。相反,前天大涨创出历史新高的 昨日逆势下跌。
昨天,本轮行情的王牌板块券商股再度爆发,充分说明行情未完。此前我一再强调,近期市场虽然展开震荡调整,但资金炒作主战场一直未变,就是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指标股。而券商股的老大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29.77元)则无疑是王牌中的龙头。上周,中信证券除12月11日下跌一个交易日外,其余数日全部上涨。而昨天中信证券在上午就率先涨停,带领整个券商股板块最终全体涨停。
券商股之所以能够“满血复活”,主要原因是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将发布新规,放宽对券商净资本的限制,有利于行业杠杆率提升。”现在看来,此前证监会检查券商两融业务的消息并没有阻挡券商股的上涨。如果真的放宽对券商净资本的限制,则确实可能缓解券商因创新业务导致资本金普遍偏紧的情况。
如今,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那么问题又来了:是否指数在近期就将创新高?我个人认为,指数迟早是要创新高的,这应该不是大问题。而如果年内就创新高,那么只能说市场确实太强了,在这种强劲的市道下,如果要逆势去做空,显然不可取。不过,就算要买入,我个人认为十分激进地满仓追高也不太理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昨日A股大涨,但 那边还在暴跌。昨日,恒生指数竟然大跌357.35点,以22670.50点报收,跌幅达1.55%。恒指昨日大跌后已创出沪港通推出以来的指数新低,形势不太乐观。那么,未来A股和H股之间究竟将如何互相影响?A股会不会带动H股上涨,如果带不上去,又会不会反过来被H股拖垮?这个事情,始终是块心病。
本周二券商股极强,竟再次出现“全线涨停”奇观,这也带动了多数权重股走强,最终沪综指大涨2.31%报收于3021.52点。因“二八效应”,除沪综指强势外,其余股指表现不佳,深综指小涨0.20%,中小板综指跌0.50%,创业板综指跌0.63%。
消息面上,昨公布的11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企业同比降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22.2%。12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由11月终值的50.0降为49.5,创7个月新低,亦弱于预期的49.8。数据平平,但投资者近期早习惯了弱势指标,故对大盘影响轻微。
券商股暴涨有强烈的“牛市暗示”作用,因唯有牛市才有可能使得券商业绩在极短期内增长。虽然券商也可因创新业务而使业绩增长,但这一般会有个较长过程,业绩爆发力远不及成交量放大所带来的经纪业务贡献。
昨券商股爆涨与一则传言相关,该传言内容繁杂,简单说就是券商资本充足率要求将降低,或者说券商的杠杆率有望大幅提高。杆杠加大意味着潜在收益,当然也意味着潜在风险,可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前景,故一般只会盯着前者,如此券商股自然就易疯涨。
这几天消息面波动极有可能与期指相关,就博弈角度讲,越是这种时候,越应提高对消息的怀疑度。券商股强是强了,可笔者总觉得券商股涨势有些诡异。
昨券商系的杠杆基金B份额涨停较晚,比如券商B(爱基,净值,资讯)涨停时间是14时36分,而证券B涨停时间是14时33分。如果不是最后几只券商股也在此时封死了涨停,这两个B基很可能无法涨停。大家知道,此类B类基金的杠杆一般接近两倍,照理说其净值一天之内便升了近20%,没道理连区区的10%涨停也会封得那么累。
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一级市场申购母基金并分拆套利的资金压住,但笔者认为这条理由也很牵强,套利者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到B类基金 “净值一天升近20%”这一简单事实。
假如上述“券商杠杆上升”传言无法得到官方证实,那么今日券商股走势可能会有些 “麻烦”。投资者今日早盘可仔细观察相关消息,在“啥也不知”的情况下极忌盲目追涨。
不过就中长期看,券商股应有较大上涨空间,但这不等于短期内就没调整风险。券商股前景较好的理由之一是大盘成交量很大,这提示有极多资金正流入股市。成交量是股市活水,故未来股市走势应不会很差。
今日起新股申购就将展开,市场压力或将逐渐加大,绝大多数个股应有回探机会,正是有心的投资者逢低布局机会。依笔者看来,这批新股中投资者应不能放过国信证券(行情,问诊),其他新股则可视财力申购,没必要全仓申购,一般应留些资金去低吸目标品种。
公司今日公告,将于12月5日复牌,重庆渝富集团转让股份事宜仍在推进中,渝富集团已收到四位股份受让意向方,预计于20个工作日内确定最终转让方。
公司业绩从2013年以来持续高增长,主要由于自有资金高收益和投行增长迅速贡献突出。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76%,前10个月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25%。从结构看,公司对自有资金投资和投行两者合计占营收的65%,远高于其他同类券商,尤其是投行业务。
另类投资构建综合金融平台,公司采用量化投资交易,同时通过股权投资、直投基金等形式大幅提升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公司目前全资子公司西证创新投资、西证国际和公司的场外市场部分别在小额贷款和P2P、国际业务以及新三板业务方面不断拓展,其中公司于近期收购老牌香港证券期货公司敦沛金融,将极大推动公司进军国际证券、贵金属、外汇等业务,而且目前公司的杠杆仅为2.4倍,远低于行业的3.5倍。
公司投行业务突出,把握并购重组大趋势,打造“中国版拉加德”。公司前三季度承销定增项目292亿元,高于中信和海通,而在会排队的IPO项目合计22家,并购重组项目数量居上市券商首位。高于华泰和中信。在行业格局分化的局面下,西南有望未来充分利用投行优势,打造精品投行,享受高估值,专注于并购顾问的精品投行拉加德和格林希尔PB分别为10倍和4.8倍,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PB估值仅为1.04和0.94倍。
维持强烈推荐,主要看点:1、公司充分把握区域资源,通过另类投资打造综合金融平台,使其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提高,确保业绩面持续靓丽,并推动小贷、P2P、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2、投行优势突出,营收占比高达28%,公司抓住并购浪潮机遇,推动定增和并购重组业务快速放量,前三季度两项指标远高于同类券商,在行业格局分化的环境下,有望成为“中国版拉加德”,专注企业并购重组,享有精品投行的高估值;3、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落地阶段,有望极大激发活力,提升经营效率,预计2014年和2015年公司EPS分别为0.42元和0.59元,对应PE为25和18倍,估值明显偏低,强烈推荐!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归属综合收益分别为21.06 亿元、7.73 亿元、9.34 亿元,同比增长71%、144%、205%,延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长,增速超预期。基本EPS 为0.36 元,稀释EPS 为0.28 元,同比增长75%。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投行、资管的贡献提升。虽然报表合并东吴基金影响同比增速,但东吴基金2013 年三季度带来的归属净利润占比仅为2.4%,贡献程度较低。结构上,经纪业务收入的占比从49%下降至29%,而投行收入增长7.63 倍,占比由4%大幅提升至18%,自有资金投资收益占比提升至44%。
公司信用业务尤其是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在增资后快速放量,行业地位后来居上,使其信用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截止9 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和股票质押回购参考市值分别达到40 亿元和128 亿元,分别多倍增长,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远高于宏源、方正等同类券商,市场份额为3.4%,接近大型券商,在公司持续加杠杆过程中,信用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公司充分挖掘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资源,抓住新三板契机,在加快企业挂牌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做市、投融资对接、并购等后续增值服务,有望为公司的投行储备优质企业资源,打造全投行产业链。10 月30 日, 个工业区获批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表明该地区丰富和优质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东吴证券将借助新三板、投行、资产证券化、柜台业务充分发挥该资源,带来投行业务的全面转型。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维持高增长,主要归因于公司抓住苏州本地的优质企业和居民理财资源,推动信用融资、资产管理股权投资、投行业务的放量高增长。公司以新三板为契机,充分挖掘苏州工业园区的优质企业资源,同时连续增资东吴创新至20 亿元,以打造新三板、并购、股权投资等综合性投行产业链,今日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在内的苏南工业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表明该地区企业资源的丰富和优质。零售端,公司积极与同花顺(行情,问诊)、苏州市民卡公司合作,立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现海外资产配置,推进传统经纪向综合理财和信用平台转型。综合来看,公司是改革动力强、区域优势突出的高弹性券商,预计2014 年和2015 年的摊薄后EPS 分别为0.35 元和0.46 元,持续推荐!
公司融资渠道打开,或将带来千亿级别新增资金。公司拟通过港股IPO、短期公司债、次级债、受益凭证以及融出资金资产证券化等五种途径实现公司融资端的迅速扩张,若此次五种融资方式全部按上限完成,则至少将为公司提供千亿级别新增资金。
公司资本中介业务或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2014年3季度以来,公司信用业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三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6..1亿,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86%,截止10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已达393亿,环比26%,在19家上市券商中增速排名第一。此次5项融资计划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资金实力,保证公司资本中介业务高速发展。
互联网证券先发优势明显。华泰证券作为最早尝试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大型综合性券商,先发优势明显。随着公司互金的不断推进,公司交易额市场份额不断攀升,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交易额市场份额达到6.57%,超越中信,成为行业第一。同时公司佣金率水平已低至万分之五,其他券商要重新获得华泰的客户,需付出更大成本和佣金优惠,华泰先发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投资亮点:优先布局红利+创新业务逐步发力。1、海通证券的净资本规模、风控水平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各类新业务试点中均享受“优先布局”的红利;2、融资融券、约定式回购等新业务势头良好,利润贡献占比逐年增加;3、传统业务基础和国际业务平台为公司进一步的创新和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财务预测与估值:在2014年、2015年日均股票交易额分别为2100亿元、2205亿元的假设下,我们预测公司2014年、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0元、0.68元。采用部分加总法对公司各业务模块进行估值,得到公司目标价14.5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交易量的下跌可能影响公司经纪业务收入进而影响业绩;自营业务的波动性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创新业务业绩不达预期。
1)并表及创新业务贡献显著,但单季度表现同样亮眼。
截止2014Q3,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73.79亿元,同比增加68.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3.65亿元,同比增加72.18%;EPS0.58元,同比增加70.59%; ROE 同比增加2.81个百分点,达到7.05%,主因依然是并表因素及一次性创新金融业务收入贡献较大,不过公司2014Q3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样高达44.24%(里昂证券自2013Q3开始并表,因此只剩下华夏基金的并表因素)。目前,公司总资产杠杆率为3.97,主动杠杆率为3.17倍,较年初提高了25.50%。
公司2014Q3的A 股市场股基交易市占率约为6.22%,同比增幅达到15.85%;同时由于A 股市场三季度交易活跃度整体同比大幅增长42.4%,因此公司报告期内经纪业务收入达到了22.10亿元,实现同比增幅29.81%。公司三季度投行业务则贡献净收入8.67亿元,同比增幅达1.22倍;公司三季度完成IPO1单、增发项目7单。目前,公司有效IPO 在会项目69单,其中已反馈7单,项目储备后劲十足。
公司三季度实现自营业务投资收益约22.7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9.04%;截止2014Q3,公司期末自营业务规模为1420.49亿元,较2014H1回落5.40%;据此估算的公司单季度自营业务年化投资收益率约为6.38%,表现较为稳健。此外,公司三季度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0.0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36倍,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13Q3还没开始并表华夏基金所致。
截止三季度末,集团公司两融余额总量达到518.27亿元,单季度增幅高达37.98%;但公司2014Q3单季度仅实现利息净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15.33%,可见持续加杠杆过程中利息支出依然高企。此外,公司三季度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余额达到了307.02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8.97%,推测主因同样为股票质押式回购的业务规模扩张所致。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业务多元化及创新业务转型方面继续领先于全行业,规模优势也依然显著,因此维持“推荐”评级,我们进一步提高此前的盈利预测至2014/2015年EPS0.75/0.80元。
广发证券12月2日在北京与互联网巨头新浪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合作、账户对接、投顾创新、交易通道、流量导入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双方共同宣布推出“一齐发”互联网理财方案,该方案包括互联网理财账户、创新理财产品、产品转让市场和与新浪理财师平台深度合作的全天候客户专业问答系统。
成为新浪首家战略合作的券商,账户绑定有利于向广发证券的客户导流:广发证券是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在券商领域的首个战略合作对象,新浪具有海量的客户基础,根据新浪财报披露,仅新浪微博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月活跃用户数(MAU)为1.67亿,而广发证券自身客户仅能以百万计,由此可见未来新浪向广发证券的客户导流空间巨大。而且未来新浪的通行证账户资源将与广发证券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双方用户账号的绑定,这将更有助于新浪客户向广发证券的导流。
注重客户体验的“一齐发”理财方案更有助于客户价值的提升:从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来看,导流加服务模式优于单纯的客户导流模式。新推出的“一齐发”理财方案不仅给客户提供了免除视频验证的便捷型理财开户流程以及较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把广发证券一千余名投顾派驻到新浪理财平台,投顾服务的上网带来的反向约束机制将提升投顾服务水平,并将极大的提升客户体验,更有助于客户价值的提升。
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完善的O2O闭环:广发证券与新浪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单纯导流,产品、服务、账户、平台的多位一体合作有助于完善广发证券的互联网生态圈。而且,公司还建立起了金钥匙移动服务系统(一款类似于滴滴打车功能的券商经纪业务内部抢单服务软件),用于把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对接。预计互联网战略与线下业务的协同合作更能有效在提升客户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提升客户价值,形成完善的O2O闭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基本面坚挺,但估值低于可比券商及行业平均,股价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全年来看,与可比券商相比,股价涨幅较低,后续补涨需求旺盛;H股上市将有利于公司开展海外与国内业务;与新浪的合作有望提升客户市场份额及客户附加值利好公司长期发展。基于以上原因,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考虑到行业经营环境及公司自身互联网战略布局原因,上调公司14年和15年EPS分别为0.71和0.95元,对应PE估值28倍和21倍,上调公司的合理价值为28.4元,对应15年30倍PE。
公司公布2014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实现营收65.7 亿元,YOY 增长48.2%,实现净利润25.3 亿元,YOY 增长60.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一是受益于IPO 重启后投行业务的出色表现,并且公司两融类信贷业务在公司增发后表现突出;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公司结构渐趋于均衡,对传统业务依赖性逐步降低,自营及资管板块同样表现稳健。
在四季度股市继续向好的判断下,预计公司将继续以传统业务为基石,利用增发带来的规模效应,在资金类等创新业务方面取得持续突破。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5 年PB 约为1.7 倍,估值不高,给予“买入”的投资建议。
投行、两融推升业绩:前三季取得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投行业务的贡献,1-3Q 公司共完成7 单IPO,共贡献承销收入约3.3 亿元左右,加上增发及债券承销,前三季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04 亿元,YOY 增长256%;此外,自5 月定增111.5 亿元完成后,经营杠杆也持续提升,有效的推动了两融规模的增长,截止Q3 末,公司两融余额达345 亿元,仍稳居行业第四位,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增154%至12.8 亿元。
股市向好带动经纪及自营:除了投行及两融外,Q3 股市量价齐升也带动了经纪及自营业务的好转:沪深300 单季度上涨约13.2%,市场日均成交量达2946 亿元,YOY 增40%,带动公司Q3 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10.9 亿元,YOY 增长31%,Q3 实现投资净收益(含公允)8.5 亿元,YOY 增长275%,成为单季度贡献业绩的主力。
业务结构趋于合理:从各业务贡献来看,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已较去年同期降12 个百分点至36.1%;而净利息收入(主要为两融)占比则提升8 个百分点至19.4%,且随着IPO 的开闸,投行收入占比也恢复至12%的正常水准,我们认为公司业务结构逐渐趋于均衡,未来在行业加杠杆的背景下,两融等创新类资金业务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股市上涨的通道以基本确立,四季度成交量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经纪收入有望稳步提升;且预计公司投行业务将延续高增长。 此外,我们也看好公司在强大的资本实力下,在新三板、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方面的潜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4/2015 年净利润分别为32.2 亿元、40.3亿元,YOY 分别增长44.6%、24.9%,目前股价交易于2014 年PB 1.7X,估值不高,给予为买入的投资建议。
公司1-3Q 营收31.11 亿元、同比+37%,净利润12.27 亿元、同比+51%,其中3Q 净利润环比增长61%,使得公司1-3Q ROE 升至9.39%、同比升2.83 个点。前三季度经纪/ 投行/ 自营/ 资管/ 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38%/9%/30%/4%/17%,公司对经纪+自营依赖度仍偏高。
受益于股市债市优异表现,1-3Q 公司投资收益9.26 亿元,同比+39%;股票和债券投行均进步明显,实现收入2.89 亿元、同比+418%,是业绩增长重要原因。资本中介为公司业绩增长另一驱动因素。公司1-3Q 佣金率0.072%、同比降10.6%,降幅好于预期,1-3Q 经纪收入11.97 亿元,逆市同比+10%。
考虑到市场持续回暖且创新业务增长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14-16 年EPS 由0.25/0.29/0.32 元上调至0.30/0.33/0.36 元。基于分部估值法,将估值滚动至2015 年,目标价由5.23 元上调至6.04 元,对应2015-16E P/E18.2x、16.9x,2015E P/B 1.93x。我们认为公司对经纪和自营依赖度仍偏高,未来业绩不确定性大,考虑到目前股价对应2015 年20x P/E 估值并不便宜,维持卖出评级。